一种“圆环形电磁推进装置”及其碟状飞行器——关于飞碟反惯性反重力飞行原理的思考与探索周所周知,在地球上的一切物质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和惯性的制约和束缚,而飞碟的神奇之处主要在于它表现出一种反惯性、反重力的特征,为什么无时不刻束缚我们的惯性和重力却似乎对飞碟不起任何作用和影响呢?飞碟到底是如何做到克服重力的?又是如何做到消除惯性的呢?目前世界上的飞行器种类繁杂、形式多样,但是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即均遵循牛顿力学规律,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传统的飞行器之所以能够在空中飞行,主要取决于发动机产生的前进性推动作用力和机翼产生的克服飞机的重力的爬升作用力。可见,任何一种飞行器都必须具备水平方向上前进性的推进作用力和垂直方向上悬浮性的爬升作用力。目前无论是发动机产生的前进性推进力还是机翼产生的悬浮性的爬升力,都是一种单向的、“一维”式的作用力,更为重要的是,机翼产生的悬浮性的爬升力和发动机产生的前进性推进力是一对相互关联不可独立、不可分割的作用力。建立在这种结构、这种力学机制上的飞行器势必会导致一下几个致命的技术缺陷(一)、只能滑行起降、不能垂直起降(二)、只能延圆弧线拐弯、不能延直角线拐弯;(三)、只能落地停靠、不能半空悬停;(四)、只能直线形前进、不能直线形后退;为了克服传统飞行器所具有的上述各种技术上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将提供一套全新的飞行原理及其一套全新型的推进驱动装置和全新型的飞行器。智慧火花一、更改燃料动力式驱动为电磁能动量式推进如图2所示,从图2、C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图2中的装置是由一根金属(超)导电体(即匀强电场)和一组永磁体或电磁线圈(即匀强磁场)组成,其中(超)导电体垂直穿越并镶嵌在这组永磁体或电线圈内部并构成一个全新的电磁装置。当这个相互垂直分布呈“十”字形结构分布的装置中的金属(超)导体和电磁线圈内有(强)电流通过时,根据物理学安培力计算公式和左手法则可知,此时的“电磁推进装置”中的金属(超)导电体上就会产生并形成一个和重力重合但方向相反的安培作用力。根据物理学重力计算公式G=mg可知,任何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均受到来自地球的一种重力且重力值是一个不变的定值,根据物理学安培定则和计算公式F=IBL可知,安培作用力的大小和供给的电流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以及导体的体积长度成正比例关系且安培值是一个变量值。如图2、A所示,当该装置中的金属(超)导体9内部具有电流通过时,该金属(超)导体上就会产生并形成一个和地平线垂直的安培作用力5,随着金属(超)导电体9或电磁线圈1、4上的电流强度的不断增强,该金属(超)导电体上产生的安培作用力5就会等于或大于该装置自身所固有的重力6,当不断调节或变换该金属(超)导电体9或电磁线圈1、4上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时,该装置就会以一定的速率垂直于地平线发生起降移动了。如图2、B所示,如果保持金属(超)导体9位置不变,仅变换该装置中的永磁体9或电磁线圈1、4的位置(即旋转90°),根据物理学安培左手法则可知,当该装置中的金属(超)导体9或电磁线圈1、4内部有电流通过时,该金属导体上就会产生并形成一个和地平线平行的安培作用力5,当不断调节或变换该金属(超)导电体或电磁线圈上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时,该装置就会按照一定的速率平行于地平线发生水平移动了。二、更改“直线形”为“圆形”圆形是二维式平面结构,相比较一维式的直线形结构可以视之为是由无数个直线构成的,所以圆形从理论上可看作是具有无数个端口和无数个方向,当把圆形划分成360°时就意味着圆形有且具有360个端口即360个方向。如果把图2中的金属(超)导体9一维式直线型结构更改为二维式圆形结构,那么该装置就会立刻具备在同一平面空间内任意角度飞行的性能和功能,如此一来就克服并弥补了传统发动机只能超一个方向飞行的弊端和技术缺陷。如图3所示,图3是二维式“圆形电磁驱动装置”示意图。其中9表示的是金属(超)导电体,其中10表示的是垂直方向的“电磁推进装置”内部结构,其中11表示的是水平方向的“电磁推进装置”的内部结构。三、更改单个动力推进系统为多个动量驱动系统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