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浅析《比例应用题综合练习》一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练习形式单一、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层次不清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学生对练习的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好。因而,在数学练习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信息技术,会更加有利于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等,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学习的乐趣,这样可以增强练习的有效性。下面就《比例应用题综合练习》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复习正比例应用题----“多题一解”(一)先引导学生复习整理正比例意义,判断成正比例量的方法、解正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及注意点,然后让学生讨论回归已学过的应用题中,哪些能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在学生议论列举的基础上,用课件出示以下各题:(共有10种不同类型的题目,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题目用不同的方式出现如:“伸展”、“百叶窗”、“菱形”、“盒状”、“棋盘”等等方式。)(其中在讲解第9题时,课件出示甲、乙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并用相同的颜色表示出底面积,用红、蓝两种不同的颜色加以“闪烁”显示出甲、乙两个圆柱体的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解第10题时,用课件出示线段图,分段出示,加以不同的颜色,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1、(倍数问题)饲养场里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鸡比鸭多9000只,鸭有多少只?2、(归一问题)一本书有144页,小刚6天看了48页。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书还需要多少天?3、(相遇问题)客车和货车同时从Α、Β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相遇时,客车行了120千米,货车行了多少千米?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某试验区今年新品种水稻的种植面积为2万公顷,今年的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5%,去年新品种水稻的种植面积是多少万公顷?5、(按比例分配问题)一种混凝土的水泥、沙子、石子的质量比是2:3:5,要配制20吨混凝土,需要石子多少吨?6、(工程问题)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需要10小时,徒弟单独做需要15小时。如果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做90个零件。徒弟做多少个零件?7、(配制农药问题)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按1:150。现有3千克农药,能配制多少千克药水?8、(比例尺问题)在一幅中国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的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24.5厘米,广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9、(几何问题)甲、乙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甲圆柱高6分米,体积是48立方分米。乙圆柱高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10、(综合应用题)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16天,乙队平均每天修2.7千米。用同样的时间共同修完时,甲队与乙队修路千米数的比是5:3.这条路长多少千米?(二)以上10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一般解法,再用正比例方法解答,着重让学生判断各题中正比例的量,并列出比例式。(课件出示)1、=倍数(一定)2、=每天看的页数(一定)3、=时间(一定)4、=分率(一定)5、=分率(一定)6、=工作时间(一定)7、=比(一定)8、=比例尺(一定)9、=底面积(一定)10、=工作时间(一定)(利用课件,提高了数学练习的效率,优化了师生间练习的信息反馈。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实现师生间及时地进行练习的反馈,从而提高练习的时效性。),(三)引导学生比较上述各题列出的式子,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几点:1、上面各题中数量之间都成正比例关系,都能用比例解,思路简捷,不易出错2、用正比例解这些应用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题中的正比例的量,找出相对应的数量,列出比例式。(课件出示)3、沟通了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