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造内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原经济区”课题组“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在提质增效升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内市场、国际资源的潜在优势,奋力打造我国对外开放升级版的新引擎。河南如何更好地“引进来”和有效地“走出去”,为打造“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和内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战略支撑,已经成为河南以开放促转型、以创新促发展的重大课题。“一带一路”为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肇始于发展经济特区、先行先试,又经过沿海城市的开放开发,扩大了对外开放的领域,再接着延伸到沿线和沿边的开放,基本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循序渐进、梯次开放的对外开放路径,持续推动了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逐步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路需要新的调整。“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战略,对未来中国30多年的经济增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东部沿海开放较早,区域经济率先发展,引领全国,其融入全球化的水平相对较高,形成了经济实力雄厚的沿海经济带,为“中国经济奇迹”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国家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通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中西部内陆和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保障和加速中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讲,“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扩大开放和深化开放的战略,既是内外开放的战略,又是东西互济的战略,还是海陆统筹的战略,不仅要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而且要实现东西互济、陆海统筹,着力推动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的融合发展。与沿海和西部地区相比,河南“天下之中”的地理区位特点,使其对“内外开放”、“东西互济”和“陆海统筹”有着更强烈的战略需求,有着作为战略枢纽的重大责任担当。全面融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为河南打造内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实施“东联西进”战略是融入“一带一路”的必然要求201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而对外直接投资也达到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这种“走出去”与“引进来”所形成的新战略格局,为河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一个新坐标。中原文明的高度繁荣与古丝绸之路密不可分河南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33个遗产点中22个在中国,主要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其中河南有4处,包括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河南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核心区。历史上,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区长期位居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便主要得益于中原地区的开放、得益于与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国汉、唐、宋的高度繁荣,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也正是得益于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得益于持续不断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内陆开放尤为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着重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优化环境、外引内联、四面辐射、梯次发展。新世纪以来,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不失时机地创造性提出并开始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在“十二五”规划中,河南提出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而近年来国家提出的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