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设计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邹定琼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媒体使用:图例、幻灯、PPT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通过本课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空间”是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客观分析,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个性、学会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三、情感激发: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的存在。教学重点:立体图像的表达方式和营造空间的呈现方式。教学难点:表现有个性的空间世界,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教学关键:是否理解、认识“空间”是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作品图例、静物、绘画工具、PPT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物象空间表达的作品范例,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二、引课:(2分钟)1、上节课内容回顾,表达物体的三个维度,即长、宽、高。(画一个扇形,问:是什么形状,有没有立体感?学生:没有再问:可以怎么添画,让其有立体感?学生添画)2、所谓“三维”是指——“二维”是指——通过“维”即是空间引出本课课题——物象空间的表达三、新课:(15分钟)(一)空间:物质存在的一定客观形式,由长、宽、高三个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视频播放,直观感受)(二)空间知觉:认识外界物体空间特征(形状、大小、远近、深度、方向等)的知觉。我们所生活的空间中,与周边所有物体都发生着前后、左右或是上下的位置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的视觉感受。(欣赏名画家吴冠中的《宏村》,问,作者的作品与原风景图片做了什么样的改变?学生:以线条的方式表达,简洁、明快,改变了山的位置,水用空白的方式表现······)(三)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超越视觉的局限,营造更广阔的空间。1、前后遮挡的表达方式画面前边的景象遮挡后边的景象来表示前后、远近关系。(视频展示古代壁画中构图图例,以及名家作品,并作分析)2、平摆式表达方式平摆在画面上的物象,下边的表示近、上边的表示远。如表现前院、后院、楼上、楼下等。此法不用考虑物体的透视关系,用在绘画中有装饰效果。(结合视频中作品分析,让学生看教材中,那些作品是这样的表达方式)3、透视的表达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来表现空间关系,是符合人们直观感受的一种表达方法。(分析作品,并以教室空间来做示范,让学生了解透视规律)4、游移式的表达方式有时要表现很大的空间,不是站在一个地方能看得到的,如表达街道从东到西,山底下到山上的景物,这时可采取边走边画的方式(结合中国画中构图的方式讲解,让学生举例,还有哪些作品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例如《清明上河图》等。)四、作业练习:(20分钟)选用物象空间的一种表达方法,画出物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校园、街道、村镇等五、小结:(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