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案例:小赵是我班里一位普通的男生,该生长得人高马大,有较强的表演欲望,表现能力极强,热爱劳动,班内的脏活、重活抢着干。但学习成绩比较落后,上课时,思想不能高度集中。经常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几分钟,其余时间均在发呆,或者玩东西,不知老师上课的内容。与其父亲交流后,得知家长为此事伤透了脑筋,孩子因为家长的责备,老师的批评对学习成绩落后索性抱着无所谓态度,逼急了还出现了就是不做作业,不愿意读书的现象。我便多次寻找机会与他谈心,像朋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了解他心中的苦闷,帮助他解决思想与心理问题,教他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鼓励他好好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信他一定会取得成功,特别是当他有一点进步时,便在班上大加表扬,让孩子们逐渐改变对他的看法,也让他找到自信。同时与其家长联系,要求家长也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多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渐渐地,孩子有了很大转变,学习变得更努力了,上课也经常能见到他积极举手发言了。他的作文常常被作为范文在班上念,并且在上期的期末考试中他还考出了90分的好成绩。案例分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今家长对孩子的普遍希冀。成绩的好坏也成了评判孩子的唯一尺度。家长、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成绩,成绩好,家长、老师喜笑颜开,夸他是好孩子,给他做小干部;成绩差家长打、骂,老师、同学看不起,致使孩子越发自卑,天长日久,产生逃学、厌学的严重后果。试想一下这样下去,我们的后进生将会是怎样的命运呢?是不是就让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呢?显然这样的观点并不符合我们的教育终止。那如何才能有效地转换这些后进生呢?作为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都能行,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一、关怀爱护,增进情感交流。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爱学生、了解学生是培养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使之不知所措或难以应付的事。这时候,需要老师能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以平等的真诚的态度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走出“迷境”。小赵长得人高马,热爱劳动,班内的脏活、重活抢着干。凭心而论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位大度爽快的男孩子。但孩子身上一个最大的毛病是上课经常走神,作业有拖拉的坏习惯,虽多次谈话与帮助,但收效甚微。记得三年级以来的几次语文测验与考试孩子几乎全是“红灯”对待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终于,在一次语文课的学习中,我发现孩子有一个很强的优势。由于孩子的表演欲强烈,在分组表演中大显身手,获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课后,我就主动找他谈话夸他今天课堂上的表现特别棒,简直与平时判若两人。得到夸奖后,孩子也显得非常高兴,他真诚地说:“老师,并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控制不了自己开起了小差。”我诚恳地说:“你别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克服这个毛病,以后老师见你走神的时候就轻轻拍你一下,或叫你回答一下问题,回答不出也没关系,慢慢改,相信你一定能行。”孩子懂事地点点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对他特别的照顾。每当他有点滴进步时就表扬他;有困难时,试着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角度去理解他,帮他出主意。让他感到老师时时处处在关心着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当孩子遇到挫折,心灵脆弱、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时,一句温暖的话语,会让以为可能濒临绝望的学生重新鼓起勇气,一个善意的“谎言”会创造一个奇迹,此时学生最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鼓励、引导、扶持。二、尊重信任,树立自信走向成功。尊重信任学生,帮助那些自以为很“丑”的学生寻找到自身的“美”,恢复自信是班主任成功的法宝。在与小赵的个别谈话中我始终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流,了解他产生困难、错误的原因,倾听他们心中的苦闷、忧愁,循循善诱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告诉他老师、家长并不是看不起他,而是恨铁不成钢,希望他能及时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与班内学生融洽地学习生活。有一次班里开展童话剧表演,我就鼓励他去参加表演,展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