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舞蹈教学中道德品质的体现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音乐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小学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而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能通过让青少年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逐渐培养其较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其高尚的情操。一、舞蹈中的真善美舞蹈是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小学舞蹈又是学舞者的启蒙课。且小学生编排的舞蹈大多都有故事情节,并具有情节性和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能够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且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专业舞蹈的认识。如小学低年级儿童舞蹈《采茶》,表现了孩子们到茶山采茶,看见满园都是新鲜的嫩茶叶,大家争先恐后的采完这片又采那片,稍远的或被挡住了的茶叶要拨开树枝去采摘、采完了还要闻一闻等表演,在彩排过程中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其舞蹈动作自然的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小学生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劳动最光荣、要收获得靠自己播种的真理,使热爱祖国,家园,热爱劳动这种观念深刻地铭记在低年级学生的脑海中,再加上在理解的基础上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其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好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面对社会初步意识等等。二、舞蹈中的爱心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心灵纯净如水,生活无忧无虑,这时对儿童进行爱心教育也能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小学生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布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布娃娃,孤零零的躺在雪地里,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长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他们明白自己得到了很多人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三、舞蹈中的灵感闪现孩子们具有超强的模仿力,他们也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儿童舞蹈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是脑力与体力并重的智能型艺术活动。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的一课《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低年级小学生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小学生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他们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也能促使儿童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四、舞蹈中的自信心在舞蹈中尊重并相信每一名儿童,让他们尽情的去表现自我,这是建立儿童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注重儿童早期自信心的培养,将使儿童的心理承受力增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大家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儿童也总是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自我,依靠自己心目中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讨人喜欢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行。”“你不是这块料!”应充满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