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五十七)教育,首当其冲的功能,是激励人们社会阶层的上升——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五十七)孩子们,今天想告诉你们的是:教育,首当其冲的功能,是激励人们社会阶层的上升。平时翻阅微信,很多微友喜欢转发一些别人的文章。我一般情况下不转发,因为我知道——我们听了无数次别人讲的做人的道理,但是我们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晒阳光,会得到短暂的温暖,但是解决不了饿肚子的问题。那些华美的文字,阳光般温暖,但是不能当饭吃。教育之类的文章也经常被转发,读多了,也就读腻了。像对中国高考制度的抨击、对时下应试教育的憎恶、对素质教育的鼓吹、对中外教育体制的比较,类似的文章比比皆是,读起来都是头头是道。甚至,有些基层一线的老师,也煞有其事地以为自己的教育专家,说些不找边际的真理似的废话。譬如下面这段话——当代的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格教育,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自尊、自强、自立的教育,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教育,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格,适应21世纪发展的必由过程与必要条件。我们要注意到,很多的废话真理,指的是目标,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凡是识字的人,都能讲几句教育的目标,无非是教育让人“懂事儿”。再美好的人格,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无非是“懂事儿”。素质教育喊了20年,跟文革时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没什么两样。但是,素质教育喊得响,仅仅是目标喊得响,如果问到具体的操作办法,教育界的人士都会傻眼——没有谁确定什么是素质教育,也没有谁确定素质教育的考核办法。尤其是,多数人提到素质教育的时候,都避讳一个词:升学率。只有衡水中学喊出了一句口号——素质教育更能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教育首当其冲的功能,是激励人们社会阶层的上升”,已经被验证了几十年。时下的高考制度,从1977年恢复开始。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学生,他们的直接受益,就是提升了社会阶层。眼下,60后们开始逐渐掌握国家的中层的政权,大约10年后,1977年那批的高考受益者,将会掌握国家政权。再过10年,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高考的学生,将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整个时代的面貌,将会按照他们的意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试想,如果没有邓小平率先倡导的恢复高考制度,那么,头10多年的高考受益者,大约是千万之众,就很难在历史舞台上出现。通过高考受益的那批人,将会左右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变迁。那些没有经过高考的“人民群众”,在改变历史的进程中,基本上起不到突出的作用。因此说,高考30多年的历史证明,眼下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改变人们的社会阶层。经得起考验的,就会提高社会阶层。经不起考验的,一般情况下,会降低或者保持现有的社会阶层。通俗点讲,考试成绩好,将来就会过幸福日子,考试成绩不好,幸福的指数就会比同龄人降低。这个观点,是学生们首先要认识清的一个要点。学生们认识不清不要紧,家长必须要认识清楚。有人说了,你总是强调高考,强调分数,那素质怎么办?还要不要素质教育。问这种话的人,基本上是傻瓜,素质就是分数呗,通常情况下,素质高的孩子,分数也会高。如果你非要拿出北大的学生被判刑的事儿来反驳我,我只能告诉你一句话:夏虫不可语于冰。冲着瞎子,不谈美景;冲着聋子,不聊音乐。高分低能,这个词往往会被一些人念叨。凡是说高分低能的人,至少都是些低分低能的人。他们考不了那么多的分数,于是就臆断人家分数高的人是低能。他们说的低能,实际上指那些高分的人不会做饭,不会种地,不会刷碗,不会在菜市上讨价还价而已。事实上,那些高分的人,早已脱离了为生存而奔波的社会阶层,不需要那些最低级的生存技能。那些担忧高分低能的人,实际上就等于担心买得起凯迪拉克的人加不起汽油。高考恢复前10年,那些通过高考的人,无疑就是社会精英。眼下,想成为社会精英阶层,至少也得是211大学了。高分哪里是低能呢?现在已经证明,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就是从985大学名校走出去的。不仅中国,美国日本也是如此。想想看,能考上985乃至牛校、名校的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竞争考试才脱颖而出的,分数就是他们平时努力的最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