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空间»『PKPM』»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sparrow发表于2007-12-1909:43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剪力墙洞口上的梁,按框架梁来输入还是按连梁来输入?如何分类?wxh5330发表于2007-12-1911:03严格来讲,区分应该以《高规》7.1.8条为依据来判定,即以≥5为界。就实际操作的方便性来说,按框架梁来输,连梁上的门窗洞口荷载及连梁截面调整较方便,按洞口输则更符合实际力学模型(用壳元计算)。这个问题网友们也已经讨论很多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PKPM新天地》中也登了三篇相关的文章,详见附件。[[i]本帖最后由wxh5330于2007-12-1911:32编辑[/i]]hoeh发表于2007-12-2020:57我在幼虎板块我转发了pkpm的最新演示光盘,楼主也可以去看看,是最新版本的PKPM演示光盘,分PMCAD+SAT+STS+JCCAD我不是做广告,只是希望更多试用PKPM的朋友看到区学习,希望楼主看到能对你试用PKPM有所帮助,记得是最新的[[i]本帖最后由hoeh于2007-12-2021:06编辑[/i]]dugu828发表于2007-12-2413:09跨高比小于等于2.5时,用墙开洞建模处理;跨高比在2.5~5.0之间,墙开洞或者直接用梁来定义均可;跨高比大于5时,用梁来定义。其实每种算法均有其缺陷的,具体可见陈岱林的文章“剪力墙连梁两种建模方式对比”。tang2236发表于2007-12-2513:57我平时都按框架来输入的。好象PKPM培训里有说。周星星发表于2009-12-1417:041.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2.两端与主梁相接----次梁。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3.两端都和剪力墙水平相接----这种情况分2种(按《高规》JGJ3-2002中7.1.8条规定):a)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b)跨高比≥5----框架梁。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7.1.8条)。第一种情况连梁应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在SATWE里是用和剪力墙相同的壳元来模拟),否则会导致(1)结构刚度失真;(2)连梁受力模式不正确。虽然PKPM说程序已采用了变形协调方程来解决梁和墙接触面的变形问题,但计算结果仍然相差很大。第二种情况连梁应按主梁输入并定义其为框架梁。4.一端与竖向抗侧构件相连,一端与梁相接----次梁。5.一端与框架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平行相连----框架梁。6.一端与框架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框架梁。剪力墙也有平面外刚度,可以近似看做一个长扁柱,按照新高规JGJ3-2002中7.1.7条的要求,应控制剪力墙的平面外弯距,应至少采用下面的一个措施: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2)在梁与墙相交处设置扶壁柱;3)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设置暗柱,并按计算配筋。注:当剪力墙厚度较小,梁与剪力墙垂直相交时,梁端纵筋的水平锚固长度0.4Lae可能不满足,此时可采用减小纵筋直径同时加大纵筋根数,或是采用机械锚固来满足要求。7.一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框架梁。8.两端都和剪力墙垂直相接----框架梁(构造同6)。zpl发表于2009-12-1418:36周星星讲的太透彻了,楼上能讲一讲有地下室的外墙和基础用PKPM如何建模和计算(上部结构分别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scarborough发表于2010-1-121:38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