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可编辑可修改1高三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六枝一中王祥高三文科历史第一次月考已经尘埃落定,与考前的预期尚有一定落差。为了认真分析产生这一落差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成绩发布后,我们三个历史老师进行了认真总结与反思,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和教学建议;一方面从教学管理上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从考试阅卷情况反思我们在教学指导上存在的偏差;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我们对以后一段时期教学工作建议。一、试题分析:本次命题范围为(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的内容,题型与高考题型相仿,分客观、主观两种题型,客观题即选择题共30个小题,60分,主观题即材料分析题共3个题40分,全卷满分为100分设置,要求90分钟内完成,知识点涉及必修一(政治模块)各专题基础知识,难度设置以容易题为主;命题注重基础及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知识再现能力的训练,对第一轮复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有利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二、考情分析1、.成绩分布分数段实考数85分以上70---8060---70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共计447323120从答题情况来看,本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出错率统计(与高三(9)班为例)题号12345678910出错人数017151882113965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出错人数183660%214575%3355%3965%117013v1.0可编辑可修改2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出错人数19152011152120131693、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部分试题举例)由以上统计可看出: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反映在解题方面是已经复习过的知识在解题中不能灵活运用,不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解题,在选择题方面:表现为知识点混乱,张冠李戴,暂时遗忘现象普遍存在,失分严重,有些学生已经得出最后两选,但是还是做错。主观题方面:表现为如何运用历史语言进行表达,如何从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实现知识的迁移,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综观这次考试,主观题得分太差是影响本次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足:(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许多学生对试题的要求是清楚的,但由于对课本不熟悉而丢分。如第8、9、24、28题,是送分题目,但部分同学仍然丢分。以28题为例:28、根据图中王小丫的提示,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D.井冈山会师不少学生选了A选项,基础薄弱由此可见。(2)、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主要表现为答题时没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限定语,审题不过关,如第2、3、4、21题等。以第2题为例: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本题的关键词为周天子---一尊的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已经很明显说明了是西周的分封制,但有的同学不认真审题,望文生义,仅仅凭“封建制度”就草率选了C选项。对于关键词和命题者的意图完全没有领会。(3)、解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能力差。表现为读不懂材v1.0可编辑可修改3料或错读、错解材料。如13、14、15、22题等。以13题为例:1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的戏称主要是针对()A.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B.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C.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D.美国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由题干可知,当时年轻的美国内外交困,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无权也无力解决困境,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制定宪法是美国当务之急,可见答案应当选C,但很多同学误解材料,不能进行题干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的迁移而错选A项。(4)、主观题分析不能从全局出发,宏观把握,答题思路狭窄,要点不全且口水话基多、抓不住学科关键词语、答题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等。如第33题材料二第2小提等。提问:(2)简要分析上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英美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6分)很多同学不能宏观地从政治、经济等常规指标分析共同影响,而是机械的回答对君主立宪的评价和三权分立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