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201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配套巩固训练专题四气候与自然下图是某大陆35度纬线的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判断1~3题:1.图中乙处年降水量少的原因是①终年受高气压控制②位于背风坡③地处大陆中心,各方向距海远④地形闭塞⑤受寒流影响⑥终年盛行由陆到海的风A.①⑤B.①②C.②④D.③⑥2.图中丙处所属气候类型的典型农作物是A.柑橘、柠檬、葡萄、油橄榄B.甘蔗、柑橘、茶、棉花C.苹果、梨、葡萄、棉花D.苹果、桃、葡萄、油橄榄3.根据水循环原理,图中甲处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读下图回答4~6题。4.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图,a、b、c表示气压值,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①④点。B.①②③④点中表示高空的是②③点C.若①②③④点形成热力环流圈,则气流方向为③→②→④→①D.①③③④点中,气温最高的点为②点5.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等太阳高度线,则a=0°,b=30°,C60°,P=20°,S,N=20°W,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上海夕阳西下B.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C.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正值小麦种植业的忙碌季节D.摩尔曼斯克有可能出现极夜现象6.如上题所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点自转线速度大于②点B.①、③点位于大陆上C.6月22日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①>③D.④处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7-8题。7.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③地形因素④大气环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此时沿图中AB一线海岸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C.降水量越来越大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读下图,完成9-10题。9.A地的气候特点是A.最低月均温在0°C以下B.雨热不同期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D.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10.B地沿岸洋流为A.加利福尼亚寒流B.加那利寒流C.墨西哥湾暖流D.阿拉斯加暖流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导致图中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经度差异B.洋流C.大气环流D.下垫面12.图中各地中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云层薄B.纬度很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D.海洋热容量大,吸热多宋代诗人苏轼在《舶棹风》中说:“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据此回答13-14题。13.“三时”是指A.春分后半个月B.清明后半个月C.夏至后半个月D.冬至后半个月14.“黄梅雨”的成因是A.夏季风遇到江南丘陵遭阻挡B.冷锋作用的结果C.暖锋作用的结果D.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徘徊在江淮一带下表是X、Y地全年降水量、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各月数据表,据此完成15-16题。(单位:mm)X月份123456789101112总数降水量12141369281620121110133实际蒸发量12141369281620121110133可能蒸发量132548861371902121941528446201207Y降水量55531020282918888147实际蒸发量0002822206100059可能蒸发量000282220610005915.Y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沙漠气候C.极地气候D.季风气候16.X地最可能分布在A.南部非洲地区B.澳大利亚C.中亚地区D.东南亚地区17.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AB120°75°38°N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pH值有机质含量SiO2含量Al2O3含量CaO含量甲4.112.4%62.39%16.02%2.44%乙6.98.8%68.58%2.06%9.87%丙8.81.29%65.05%3.63%14.96%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18.自然状态下,哪一种林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A.中国温带荒漠带B.巴西热带雨林带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俄罗斯苔原带下图是30°N附近五座名山的海拔比较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庐山和黄山,空心圆圈表示各山的山麓位置,读图回答19—22题。19.图中五座山中有一座山顶有冰川,则最有可能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