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道家虚静之道与当代人生命健康VIP免费

论道家虚静之道与当代人生命健康_第1页
1/5
论道家虚静之道与当代人生命健康_第2页
2/5
论道家虚静之道与当代人生命健康_第3页
3/5
2010年第7期(总第234期)学术论坛ACADEMICFORUMNO.7,2010(CumulativelyNO.234)论道家虚静之道与当代人生命健康吕有云[摘要]道家的生命哲学,从大道的虚静本质出发来理解生命,主张虚静乃是生命的大根大本,动作纷纭只是暂时的表象;生命倘能致虚守静就是归根复命。归根复命就要对生命的顺向消耗过程(顺则生人)作逆溯的修身炼养(逆则成仙),利用天地阴阳消长之机,夺天地生生不已的造化之妙,得长生久视之生命自由。对当代普通人而言,归根复命就是要解决好睡眠问题,其大要乃在于因应阴阳之道,动而复静,往而知反,发掘和培育自身生命的内在潜力,以减缓或消解生命的消耗,得享健康长寿。[关键词]道家;虚静之道;十二主卦;阴阳;睡眠[作者简介]吕有云,东莞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广东东莞523808[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7-0016-05中国传统的儒道释哲学都可说是一种高超的生命哲学,是拿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向内反躬体认自家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和境界的生命智慧。如果说儒家侧重的是人的社会生命和道德生命的话,道家侧重的则是人的个体生命和自然生命,其主旨在于“全生避害”、“葆性全真”。道家认为道的本质特征是“虚”“静”,人的生命禀道而生,故人的生命之根本也在于致虚守静,顺应自然之道;生命倘能复归虚静之根本,则可保有旺盛健全的生命力且健康长寿。然而人的生命展开过程,是一个不断追逐各种欲望的满足而使生命力被不断消耗的过程。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生命的向下坠落,人类的保有健全生命力、企求健康长寿的追求何去何从?对此,道家的生命哲学及其实践自有它的一套理论和方法。文章拟从道家的虚静之道出发,结合《易》道的医理,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以期对当代人认识生命、保持生命健康有所补益。一、虚静乃大道的本质特性在道家创始人老子那里,道的最根本的特性是“自然”。自然之道,同时具有“虚”“静”的特性。故老子在以“道”作为生成万物的本源的同时,对道体的“虚”、“静”本质作了生动的阐述。《道德经》第4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这里的“冲”是“虚”的意思,“不盈”是“不满,不穷”的意思。“‘道’体是虚状的。这虚体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它却含藏着无尽的创造因子。因而它的作用是不穷竭的。这个虚状的‘道’体,是万物的根源”[1](P77)。老子还以“橐籥”、“谷神”之虚状来描绘大道之虚而生生不息的特性。《道德经》第5章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就是说:“天地之间是一个虚空的状态。虽然是虚状的,而它的作用却是不穷竭的,这和第四章的说法一样,这个‘虚’含有无尽的创造因子。所以说是‘动而愈出’———天地运行,万物便生生不息了。”[1](P83)第6章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里是用“谷神”来譬喻生生不已之“道”,因谷呈虚状,故用来描绘道的虚状性质。如山谷般虚空的道,恰似一个玄妙幽深的母性,具有创生万物的创造力。古棣认为:“‘谷神’、‘玄牝’都是道的别名。叫它为‘谷神’是突出其虚的特性,即与具体的万物(实)对比而言;叫它‘玄牝’,是突出其为原始老祖母之义。‘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就是说虚无之道永远不死,它是万物的原始的老祖母。”[2](P17)“道是空虚的,它在发生作用过程中也永远是虚的,永远不会变成盈,变成满,也即是常虚。这同道产生万物,但它自己不会变成物(因而才是‘常道’)是一致的、相通的。”[2](P20)同时,“‘虚状’的东西,必然也呈现着‘静’定的状态。老子重视‘虚’,也必然重视‘静’”[1](P37)。虚与静是统一的,虚者静,静者虚,两者乃是二而一的东西。“在老子这里,虚静是分不开的,虚静并非判然二事。在老子看来,与虚相61对立的实有———万物,纷纷纭纭,变化不已,这是与静相对立的动,这是表面的,不常的,归根到底还要回到静。实即动,虚即静。所以言静,虚即在其中矣。”[2](P72)可见,道体虚静,道的虚静与道的自然无为是统一的,虚静的观念是自然、无为观念的引申。因为自然无为之道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道家虚静之道与当代人生命健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