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夫兰克赫兹实验教案VIP免费

夫兰克赫兹实验教案_第1页
1/24
夫兰克赫兹实验教案_第2页
2/24
夫兰克赫兹实验教案_第3页
3/24
夫兰克—赫兹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验证原子能级的存在,并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U0;•3、了解计算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方法。[简介]•在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中,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因为在1913年发表了原子模型而获得了19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14年,德国科学家夫兰克(J.Franck)和赫兹(G.Hertz)用慢电子与稀薄气体原子碰撞的方法,使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他们对电子与原子碰撞时能量交换的研究所发现的规律性,直接证明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即原子能量的量子化现象。夫兰克和赫兹的实验证明了玻尔原子理论的正确性,因而,他们获得了192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就是原子物理学上著名的“夫兰克—赫兹”实验。玻尔的原子模型原子只能存在于某些特定能级En能量变化只能是某些定值Em-En例:氩原子Ar只考虑基态能量E1第一激发态E2eU0=E2-E1(e为电子电量)U0被称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电子与原子碰撞电子能量EeVG2A的电子到达板极A形成电流IAE’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夫兰克赫兹实验教案

确认删除?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