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净空法师佛教教育思想初探VIP免费

净空法师佛教教育思想初探_第1页
1/4
净空法师佛教教育思想初探_第2页
2/4
净空法师佛教教育思想初探_第3页
3/4
·佛教文化·27净空法师佛教教育思想初探张有恒佛教教育记得约在1991年的时候,第一次在台南净宗学会听到净空法师(以下简称“法师”)在讲席当中提到: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所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并且说明佛教是一种教育。当时觉得非常惊讶,因为过去的印象,一直觉得佛教是“宗教”的一种,后来经过几年的了解与研究,才真正体会佛教的确是一种对宇宙人生智慧的“教育”。很多人把佛菩萨当“神明”来膜拜,甚至“神佛”不分,或认为“佛教”是迷信、消极和逃避现实,都是没有认清楚佛教。下面仅就佛教教学的目标、工具、科目、方法及佛法的实践,提出个人对净空法师佛教教育理念的粗浅看法。一、佛教教学的目标法师对“佛教”的定义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所谓“九法界”是包括六道———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及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的众生,以及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等,他们都是佛陀所“教育”的对象;此外,佛亦发愿生生世世要教化我们,使我们能够转凡成圣,化恶成善,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由此可知,佛教的教育乃是超越空间与时间的,不局限于地球,亦不仅限于一世。所以,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自称为“弟子”;佛陀与我们是“师生”关系,而非其他宗教的“父子”关系;“菩萨”则是我们的学长,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至于佛教教育的学位,博士学位是“佛”;硕士学位是“菩萨”;学士学位则是“阿罗汉”。总之,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在教导众生获得在实际生活如何待人、处事、接物的智慧,是在变化众生气质,使众生得到幸福美满的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为华语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因此,释迦牟尼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的志愿就是要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我们去除妄想、执着、分别,使我们的烦恼减少,并且活得自在、幸福、美满,进一步恢复自己本具的智慧、神通、德能与才艺。如此而已,并无任何迷信的色彩。二、佛教教学的工具法师常举例说明佛教的教学经常是蕴含在佛教的各项艺术中,即佛教的教具包括经典、音乐、雕塑、佛像、建筑、供具及其他种种,希望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能学习佛法。但是很多人虽然信佛,却不了解其教育意涵,而使各项完善的佛教艺术或教学工具无法发挥其教育功能。举例来说,中国人讲孝道,供奉祖先;佛教讲师道,供佛像,是要我们看到祖先的神位、佛菩萨的塑像,就想到孝敬,见贤思齐。佛前供一杯水,是要看到这杯水,就想到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清净、平等;佛前供花,代表修“善因”、修“六度万行”;供果是教我们看到水果时,就能想起佛的四种果德:“常、乐、我、净”;“灯”代表智慧、光·佛教文化·28佛教教育明;“香”代表戒定真香,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工具(表法),时时刻刻在提醒和教育我们,要学习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三、佛教教学的科目法师常教导我们:在佛教教育制度中“佛菩萨”不是神明,而是我们修学的榜样。供养菩萨的意义,是提醒自己要能够见贤思齐,而不是把菩萨当神明看待,或祈求菩萨保佑。法师告诉我们中国有五大菩萨,代表佛法五大修学的科目,与人生关系至为密切。分述如下:(一)初入门:以“弥勒菩萨”为代表“弥勒菩萨”的塑像是中国传统寺庙一入山门,第一眼见到的菩萨,代表初学佛的资格与条件。笑囗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要教我们的就是“放下欲望,知足常乐”,并且学习大地,“厚德载物,雅量容人”的功夫。(二)孝敬门:以“地藏菩萨”为代表《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内容是释迦牟尼佛讲述地藏菩萨以孝敬为根本所发的弘愿。中国有句话“百善孝为先”,法师经常开示我们:唯有孝敬才能开发我们自性无尽的宝藏。“净业三福”亦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列为第一,因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乃是做人的大根大本,也是人之善良本性的流露。孝敬做到究竟圆满,是超越时空,无始无终,是尽虚空遍法界,只有诸佛如来才可达到的境界,我们若能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的心,来看待每一位众生,并将教敬做到究竟圆满,就是成佛了。(三)慈悲门:以“观音菩萨”代表“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悲就是要为别人带来快乐,解决众生的烦恼痛苦,菩萨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净空法师佛教教育思想初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