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实验7分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维生素B2的含量一、分子荧光分析法简介一、分子荧光分析法简介光谱分析原子光谱(略)分子光谱分子吸收UV-Vis(紫外-可见)IR(红外)分子发光光致发光其它发光形式如:化学发光等荧光、磷光(对光的吸收)1.11.1荧光的产生荧光的产生•当被测物质受到光照后,被测物分子吸收了具有特征频率的辐射能,分子从基态上升到激发态,分子在较高能级的激发态时,它可能处于激发态中各种振动状态的一种。然而由于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同类分子或其他分子的碰撞,而失去振动能级,降低至激发态时的最低振动能级,在此过程中并不发光。但当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时,则以光的形式辐射出能量,所辐射出的光即是荧光。21V=0321V=021V=0S0S1S2T1发生激发态反应分子内的激发和衰变过程1.11.1荧光的产生荧光的产生21V=0A1A2VRFiciscPVR激发态能量的跃迁与转化的形式和速率:A1,A2吸收:10-15sVR振动松弛:10-12sic内转化:10-11sisc系间窜越:10-6~10-2sF荧光:10-9~10-6sP磷光:10-6~100s1.21.2荧光光谱荧光光谱•当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不变,而记录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为荧光光谱。若固定荧光最强处的荧光波长不变而改变激发光波长,记录荧光强度随激发光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为激发光谱。2503003504004505005506000200400600800Ex.Wavelength(nm)RelativeFluorescenceIntensity激发光谱发射光谱1.21.2荧光光谱荧光光谱任何荧光化合物,都具有两种特征的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组成、结构与衍化信息☆物质的化学结构☆环境与介质条件☆与其它溶质的相互作用☆反应动力学O-OCOO-O-OCOO-NH2ÝÁ×ÏÍâÇøÝìÀ¶Çø¶¡Ê¡ÂÌÇø1£©¹²éî½á¹¹2£©¸ÕÐÔµÄÆ½Ãæ½á¹¹Ó«¹â»Æ»á·¢Ó«¹â·Ó̪²»·¢Ó«¹â3£©È¡´ú»ù1.31.3荧光定量荧光定量F=KI﹒0φ﹒fC﹒I0:光源强度;φf:荧光量子产率;C:荧光体浓度)试比较荧光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性能。?问题:55056057058059060061062006001200180024003000360042004800CFluorescenceIntensityWavelength(nm)(☆注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适用)1.41.4荧光仪的基本构造荧光仪的基本构造?问题:荧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光路设置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51.5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简介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简介★常规分析应用:☆定性分析:φf;λex;λem;峰形等☆定量检测:F=KI﹒0φ﹒fC﹒☆其它(略)★高端生化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代谢动力学跟踪;☆显微成像(物理迁移与化学衍化的原位“显迹”)二、维生素二、维生素B2B2含量的荧光法测定含量的荧光法测定2.1实验原理维生素B2(核黄素)在一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会发射出绿色荧光,根据荧光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用标准曲线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在线性良好的情况下,也可用浓度直接读出被测样品的浓度。2.22.2实验流程实验流程1、VB2的荧光光谱的绘制2、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3、未知液的测定1.开机:打开RF-530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开关,打印机开关,开启电脑。预热仪器20分钟。2.配制系列维生素B2标准溶液:取5个干净的50ml容量瓶,分别加入1.0,2.0,3.0,4.0,5.0ml浓度为10.0μg/ml的维生素B2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3.仪器自检:预热仪器20分钟后,双击电脑桌面上“RF-530XPC”图标,仪器在计算机的引导下开始自检,约3分钟完毕,此时仪器操作软件打开。若此时软件为“光谱测定”模式,则点击“AcquireMode”主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Quantitative”,此时软件转为“定量测定”界面模式。4.参数设定:“定量测定”界面模式下,点击“Configure”主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Parameters”菜单,则会自动弹出“QuantitativeParameters”窗口,在此窗口中,需要设置以下五个参数:在“EXWavelength”中填270,在“EMWavelength”中填525,在“SlitWidth[nm]EX”中填10,在“SlitWidth[nm]EM”中填10,在“Sensitivity:HighLow”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