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相关理论第一节考古地层学•一、地层学的定义及相关术语•1、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方法,也叫层位学。•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按照从早到晚的先后次序逐渐堆积而成•2、堆积•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地层堆积:不破坏原来地表而形成的大面积成层分布的堆积•地层堆积的三种形式•生土层:在人类活动之前形成的纯天然堆积•熟土层:人类居住或进行长期活动在地表形成的大面积新的土层•间歇层:在熟土层之间出现的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遗迹堆积•低于地表的:沟、坑、井、墓葬等。•高于地表的:城墙、河堤等。•3、单位•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是一个单位。•4、层位关系•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序,即早晚关系。•探方平面、剖面示意图•①→H→②→M→③→F→④•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如何判断堆积的相对年代早晚关系•1、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一定是被叠压或被打破的堆积,在年代上早于叠压或打破它的堆积•地层堆积叠压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打破地层堆积•地层堆积叠压遗迹堆积•遗迹堆积叠压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打破遗迹堆积•2、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期的地层表面上形成的,因此确定遗迹堆积形成的年代,主要看它的基底或开口处位于哪个层面。•看基底或开口判定年代•3、有遗迹堆积的地方,不一定形成同时期的地层堆积•破坏掉②、③层之后•4、同一时期的堆积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首先,地层堆积不是水平的,因为天然地表本来就有高低起伏,人类活动形成的地层也不是处处都一样厚。•其次,自然力的作用有时可以使地层堆积发生局部的位移。•再次,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后期堆积的特点。•5、遗迹的建造、使用和废弃是三个不同的时间概念。•注意区分建造、使用和废弃年代•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能出晚期遗物。•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没有出现。•晚期堆积形成时,会破坏早期堆积,把早期遗物翻动到晚期堆积中。•早期制造的物品流传到晚期,与晚期物品一起埋入较晚的堆积中。•7、一种堆积的年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靠其中的包含物来确定,其中最晚的遗物代表了该堆积的形成年代。•最晚遗物代表堆积年代•8、堆积有“原生堆积”和“再生堆积”之分,因此在区分堆积及其内含物早晚时,一定要先判断堆积的性质,即是原生堆积还是再生堆积。凡由于人类活动而留下的未经后代扰动的堆积就属于原生文化堆积。原生文化堆积的顺序是早的在下,晚的在上。原生文化堆积形成后,主要由于自然力搬运的作用而再次形成的堆积就是次生文化堆积。次生文化堆积有时会出现同原生文化堆积层序上下颠倒的倒装现象。•水土流失前后对比•三、地层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重要性•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地层学的局限性•⑴没有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层位关系完全相同的堆积,地层学无法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⑵一种堆积的内部,往往也有其形成的先后次序,但在堆积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就很难再区分出更小的层次。••⑶地层学所确定的只是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因此,据之判定的遗物早晚只是遗物被埋藏的先后关系,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出遗物本身制造和使用的先后关系。•⑷决定地层厚度的因素是堆积时间、堆积速度和受破坏的程度,因此不能根据地层的厚度推测地层跨越的时间长度。•⑸地层学不能确定堆积与堆积之间到底有多大的时间间隔。•⑹地层并不与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一一对应。处于不同层位的堆积,不一定就有时代上的差异。⑺同一个时期的人们在不同地点活动所形成的地层堆积并不一定一致,所以不能判定两个遗址之间诸堆积的相对先后关系。•第二节考古类型学•一、类型学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也叫标型学、形态学、形制学。•2、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