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行为主义的界定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而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那么,什么是刺激和反射呢?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V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于是,心理学终于被纳入了自然科学的行列。(二)如何研究人类行为既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那么,研究行为的方法就在于寻找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只要发现某一种刺激能引起哪一种反应,或发现某一种反应是由哪一种刺激引起的,就能找到一种刺激与一种反应之间的特定的因果关系。这正是研究的目的。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华生认为,"刺激-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式。其中,刺激和反应都可以由其它刺激和反应所代替。(A)我们熟悉的条件反射就是刺激替代的结果。例如:(B)不仅刺激可以替代,反应也可以替代,或者条件化。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反应的替代表现为行为的变化。正是根据刺激一反应和形成的替代刺激一替代反应这样一系列的替代,才构成人的无限学习能力。――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华生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直到今天,尽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了重大的改进和综合,但基本思想方法仍然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左右。(三)行为主义的思维为了彻底改造心理学,华生开始用行为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其基本原则:凡能用行为加以解释的就纳入心理学的框架,凡不能用行为解释的就把它赶出心理学,从而建构了一整套行为主义心理学。那么,行为主义心理学如何看待思维呢?华生认为,思维与言语是不可分割的,思维的本质就是言语活动。思维与言语的区别仅仅在于有无声音。言语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言语。按不同的言语形式,华生将思维分为三类。(请参阅教材第69页。)由于言语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肌肉、内脏器官的活动,因此,华生认为思维不仅仅与言语不可分割,也与内脏组织不可分割。只不过言语通常占据优势的地位,协调着人的肌肉骨骼活动。这么一来,华生终于将思维纳入了心理学的范畴。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华生以学习弹钢琴为例:――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V该图表明动作习惯是怎样形成的。SI、S2、S3是乐谱上的独立音符,作为视觉刺激,引起了弹钢琴者的手指运动,在琴键上作出相应的弹奏动作RK1、RK2和RK3等。(RK1、RK2和RK3等等是对每一个独立的音符予以独立的动作反应)。这说明当你看到音符G(S1)时,你弹奏键G(RK1)。这个图解表明了当你弹奏一首简单的乐曲是发生的情况。S1――第一个音符(G)____展现在你面前,然后乐谱被拿走。但你能继续弹奏,为什么?这是因为经过多次弹奏后,形成了习惯,只要出现最初的音符S1,弹奏者便引发出一系列的弹奏动作:RK1-RK2-RK3-RK4-RK5其中除了RK1是由S1引起的之外,RK2、RK3等不再由S2、S3引起,而是由RK1引起。每一个前面的弹奏动作都成为下一个弹奏动作的替代刺激。这张图只反映了动作一个因素,事实上,在动作发生的同时,还产生言语和内脏的活动。这个简单的图解表明了同样的事实一当我们对任何对象,比如说S1反应时,我们不仅用胳膊的横纹肌反应(R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