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请准备好红、蓝笔,语文书唐雎不使命唐雎不使命《战国策》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动态和社会面貌。该书文笔恣肆生动,尤善于写人物活动,绘影绘声,富于文学意味。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动态和社会面貌。该书文笔恣肆生动,尤善于写人物活动,绘影绘声,富于文学意味。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了解感知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中字词障碍,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6分钟后朗读展示。朗读及听读的要求:1、站姿端正,双手捧书;2、声音洪亮,在朗读过程中注意重音、停顿、语气、语速等朗读的要素;3、听读的同学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发现错误及时举手更正。字词复习: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庸夫()韩傀()休祲()缟素()色挠()寡人谕()jūfúguīxiăngăoyōngnáoqiāngjìnyù深入学习认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第一自然段的译讲,6分钟后找同学按照译讲要求展示自学成果!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1、使:派2、以:用3、许:答应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1、虽:虽然2、然:这样(如此)3、弗:不即使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a唐雎使b于秦。1、使a:派2、使b:出使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迁移运用《陈涉世家》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