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小画家》案例张丽音乐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设计一堂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去探索、去吸收呢?我们不妨可以从情境入手,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教学是把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儿童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在《粗心的小画家》这一个案例中,我便从设计小小智慧树栏目的小记者来采访这个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且进行了许多即兴的创作,淡化了原先音乐课的条块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浑然一体。一、激发兴趣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兴趣是最好的食欲,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妙的音乐。为了使学生具有兴趣这份"食欲",我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从学生欣赏丁丁的画入手,要求学生按老师给的节奏说画的特点,在活动中读准了附点音符的节奏,初步唱会了歌曲。二、融入情感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情感在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中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心灵接触,而心灵接触离不开情感的交流。特别是在创设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情感作为动力源头,不仅是教师自己要具有儿童的情感,还要努力寻找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用骄傲自大的语气唱出丁丁的自我介绍,一起用动作表现四幅画的特点,以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来推动教学的进程。三、想象创造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说的好:"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善,但毕竟是在前进中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她的话富有哲理,对我们音乐教学也很有启发。创造是课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阐释的。在这个案例中,我把不同要求的创造融于情境之中,在每一个环节设置不同的创作要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不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引导学生帮丁丁改正画中的错误,并把它们变成歌词,让学生唱出幽默诙谐的情绪来。这样的创造就让孩子们从简单的歌曲当中吃出个性,吃出了水平。他们在这些创造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情境是音乐教学的沃土,但并不是唯一的乐土,我们的情境只有切合教学实际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让教学成为情境的奴隶时,情境才能在音乐课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