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念奴娇赤壁怀古古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背景介绍: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樯橹灰飞烟灭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黄州赤壁词的上片,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词的上片,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所见所见大江峭壁大江峭壁乱石惊涛乱石惊涛所想所想淘尽风流人物淘尽风流人物涌现多少豪杰涌现多少豪杰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所在,然后写它的地势险要,点出赤壁战场所在,然后写它的地势险要,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追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指挥若定谈笑却敌慨叹自己多情善感早生华发功业无成人生如梦下片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周瑜34岁英俊儒雅东吴都督幸福美满功成名就苏轼47岁早生华发团练副使屡遭不幸功业未成思考思考明确明确作者为什么要仰慕周瑜?为何要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周瑜气宇不凡,年仅三十多岁就成为一时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所以满怀感慨产生仰慕之情。这也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希望建功立业的思想表现。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是借新婚燕尔的事实,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还很年轻,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其潇洒风姿;更重要的是表明周瑜和孙权关系亲近,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也是他能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这正是作者没有的,也是他十分渴望的。讨论有人说“人生如梦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流露一尊还酹江月”流露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诗人虽然遭受贬谪巨大打击诗人虽然遭受贬谪巨大打击,,但并未表现隐但并未表现隐退或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句退或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句,,不不过是他过是他向江月倾诉苦闷的自我安慰之词向江月倾诉苦闷的自我安慰之词,,他年近半他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百功业无成,,眼望奔流而去的江水眼望奔流而去的江水,,慨叹人生韶华慨叹人生韶华易逝也是人之常情易逝也是人之常情,,况且拿自己与古代英雄比较况且拿自己与古代英雄比较,,本身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就是一种追求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明确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