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理解老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2.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增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3.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敬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老师的工作特点,懂得尊敬老师热爱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难点:如何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教法选择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归纳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5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朗读配乐散文《难忘的肖老师》,认真体会作者的心理感受。(难忘师恩)提问:(1)作者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感?(2)作者和肖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3)问题是怎样得到解决的?(4)你如何看待他们这种师生关系?(学生答略)二、展示学习目标:三、学习新课:学生阅读课本19页的内容思考:你期望与自己的老师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呢?结合切身的体会完成反思表的填写。活动一:我的良好师生关系观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向往平等、民主、互助、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是新型的师生关系。而老师和你们的期望一样,也希望能与你们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互助的师生关系,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活动二:换位思考学生思考并交流:散文中主人公和肖老师平时关系那么好,为什么也会发生矛盾;假如你是这位肖老师,你当时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体会了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所面临的顾虑或难处,更进一步地理解了老师的责任。相信这些一定会对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回味中学师生关系时的情感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畅谈期望,拉近与学生的关系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师生关系良师益友是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前提的。这就使师生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冲突学生思考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分组交流归纳梳理激发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愿望,为接下来的沟通和理解奠定基础。学会面对和接受这些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三:结合19页的反思表进一步探究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亲子关系变化相似,随着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增长,我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老师,这是导致师生之间出现矛盾与分歧的主要原因。活动四: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展示情境,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教师:客观地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同时,自觉接受指导。活动五:说说我们的老师师生共同交流总结: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有利于我们向老师学习并能改进我们与老师的交往。“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强。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和过失,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善意的态度向老师指出,并与老师探讨解决的办法。我们才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四、拓展提升:看案例学以致用,增进了解,为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出不懈的努力。五、课堂小结,归纳反思:生活中有很多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方法,只要大家愿意真诚地与老师交流,肯定就能与老师建立和谐的良好的关系。让我们理解老师,感恩老师,与老师一起书写幸福的时光……六、布置作业,当堂检测:写一段来自内心的话。案例:升入初中以后,小明的各科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他开始洋洋得意了,很多老师想给予他指导,他根本不虚心接受,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也是心不在焉。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请大家说一说。引导学生小结教师巡视点拨列举自己与老师之间曾经出现过的或依然存在的分歧、矛盾,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填表发言。阅读课本内容,大胆交流讨论、交流课堂大练兵作业设置小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