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记承天寺夜游》和《大道之行》复习训练题VIP免费

记承天寺夜游》和《大道之行》复习训练题_第1页
1/2
记承天寺夜游》和《大道之行》复习训练题_第2页
2/2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复习训练题(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⑵怀民亦未寝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盖竹柏影也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找出来。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三)比较阅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相与步于中庭()(4)实是欲界之仙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3.填空。(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大道之行》复习训练题(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一)1、解释加点词阡陌交通:选贤与能:2、翻译下列句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都是根据。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4、《大道之行》是一篇名文,有好几个成语出自其中,请写出两个、。5、从甲文中找出和“老有所终,幼有所用”相对应的句子:。6、乙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二)阅读《大道之行》做题1.实词解释不独亲其亲:盗窃乱贼而不作: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B.矜寡孤独C.便要还家D.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为公中轩敞者为舱B.不独亲其亲货恶其弃于地C.男有分分列两岸D.谋闭而不兴外户而不闭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5.文中的“大道”和“大同”分别指的是什么?6.在“大同”社会里,社会用人的标准是什么?社会成员之间交往的要求是什么?(原文回答)7、你认为孔子倡导的大同社会在当时以及未来的社会是否能够实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和《大道之行》复习训练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