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南华县罗武庄中心学校杨自荣(联系电话:136387726240878—7341108)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读者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陶冶小学生思想情操的有效手段。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从那些方面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重视朗读意义,让朗读落到实处在很多语文教学中,尽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得到体现与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也普遍由被动变为主动,但本来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朗读训练仍然常被忽略。即便有时特意把朗读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也只如蜻蜓点水般轻轻掠过,学生也仅仅只是读整齐罢了,应有的语调和情感基本听不到更谈不上落实。这类问题的产生与教师对“朗读训练”的认识不到位是分不开的。只要仔细总结、反思,不难发现朗读的价值:朗读既是认识生字和积累好词佳句的重要手段,又是丰富语言材料,学习表达方法,锻炼语文能力,规范语言技巧的有效途径。天长日久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必然会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加强朗读训练能帮助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文章语言的表现力,领悟到其中的写作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长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连贯,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请文章的层次脉络,深刻体会文章的内在意蕴。可见,加强朗读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技巧和敏捷连贯的思维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朗读训练贯穿与教学的始终,让朗读训练生机勃勃地活跃于课堂,切实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二、激发朗读兴趣,让朗读成为习惯“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这话没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在有些孩子的心目中,朗读就等同于用自己的声音把书上的话照念一遍而已,他们所追求的就是朗读时不多字少字,不拖泥带水,声音要大速度要快。为尽快达到这一目标,他们经常机械地进行重复练习,有时甚至眉头紧锁、眼睛半睁半闭地千户万唤。为了读得顺口,常常弄得两眼昏花、口舌干裂。这种朗读训练,何谈激发学生学生的朗读兴趣?何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作为语文教师,在高度重视朗读训练的意义的前提下,首先应该让学生对朗读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朗读是通过自己有声有色的表演,再现文章内容的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是把呆板的文字变成充满灵气的有声语言的创造过程。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降低“照本宣科”的精确度,注重融入个性和感情,从而有效地排除学生害怕自己读得不好而不敢自然朗读的心理障碍。其次,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朗读的信心,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的朗读意愿。不可否认,不同学生对同一语言材料的理解是会有所偏差的。所以,学生朗读时的语气、语感以及所表达出的感情自然会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宽容,只要是学生朗读水平的真实体现和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都应加以肯定和鼓励,切忌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朗读训练。再次,朗读兴趣的激发,朗读习惯的培养,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与朗读有关活动来完成。例如:结合实际,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等等。三、加强朗读指导,提高朗读质量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整个学习过程既需要学习者自己主观的努力,关键时也需要行家的点拨。小学生朗读技能的形成也是如此。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朗读训练时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1、明确朗读目标。朗读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如何通过正确、清晰、响亮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再现文章内容的能力。明确并理解这一目标,在加上老师示范性的朗读加以引导,学生就会自觉的围绕这一朗读目标去模仿、去改进、去练习、去表演。久而久之,朗读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了。2、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