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KEEPVIEW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课件•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目录01PART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定义国民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生产活动的总量,是衡量该国或地区经济规模、经济活动水平和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GDP的计算范围包括该国或地区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但不包括外国生产者在该国境内的产值。计算方法生产法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排除外国生产者产值,得到本国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收入法计算GDP的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支出法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计算公式为: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政府购买+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民生产总值的意义01020304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就业状况,是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的重要依据。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反映居民、企业和政府收入分配情况,是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依据。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02PART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劳动者报酬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者报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缴纳的税金总额减去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和退税后的净额。生产税净额反映了国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税收政策,对国民生产总值有直接贡献。生产税净额的多少取决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式对国民生产总值有直接影响,政府和企业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折旧政策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因使用固定资产而产生的损耗,需要计提折旧以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固定资产折旧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能力和投资状况。营业盈余营业盈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利润,是企业所得税前的利润。营业盈余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营业盈余的多少取决于市场需求、企业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03PART国民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劳动者报酬的变化劳动者报酬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支付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报酬,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者报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导致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劳动者报酬比重上升。生产税净额的变化生产税净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缴纳的税金总额减去生产退税后的净额。生产税净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企业盈利增加,缴纳的税金总额增加,导致生产税净额比重上升。政府减税政策、税收征管力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生产税净额的比重变化。固定资产折旧的变化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为了补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而提取的折旧费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产能和效率,导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加,比重上升。固定资产折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换代加速,使得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缩短,折旧费用减少,导致固定资产折旧比重下降。营业盈余的变化营业盈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净利润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营业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