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李伟平就开始构想造一座自己的博物馆,但10年过去了,李伟平始终没有等到一个合适的市场环境来实现这个心愿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黄花梨官帽椅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上海复兴中路上的一栋法式老洋房里,有一个不起眼的明清家具收藏馆。木制的招牌上“绛云斋”三个字依稀可见,馆内也是一副老旧的样子,进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厅堂四周层层叠叠地堆满了旧桌椅,只有一只老猫懒散地趴在一把红木椅上掌管着这个狭小的空间。普通人可能很难把这里的东西,与拍卖场上拍出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古典家具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懂行的人眼里,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是藏龙卧虎。事实上,在上海古董家具收藏圈里,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个“绛云斋”,也很少有人没听过这位“斋主”李伟平的大名。就在那堆桌椅里,就藏着价值百万元的黄花梨家具。李伟平随手指了一张黄花梨罗锅枨方桌和一张黄花梨霸王枨方桌。两张桌子虽然看起来朴实无华,但这种做工正是少见的“东山工”,只有明清宫廷和高官才可以使用。李伟平上世纪90年代初,花了五六万元人民币从别人家中收得这两张桌子,如今价值都已经达到五六十万元左右。李伟平说:“像这样的东西,很多做家具的人一辈子都碰不到一件两件。全上海藏有一两件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而他一人,就藏有十余件,紫檀木、红木、榉木的明清家具则更多。像“绛云斋”这样的“仓库”他有好几处。明清黄花梨存世不过万件李伟平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个体户。小时候家境殷实,培养起了他对古玩字画尤其是明清家具的兴趣。上世纪60年代他开始自己做生意,一有闲钱就去买些老家具回家欣赏。对此他有一套独特的理论:“文征明的字画一尺要卖几百万,他的画里都有这些家具,现在我收藏了这些文物,它们的价值岂不是更高。”李伟平收藏家具看重其背后的文化,这给了他独到的眼光。在别人买字画的时候,他就开始收藏家具;别人一味追捧红木的时候,他却钟情于黄花梨;苏式家具大受欢迎的时候,他专挑其中的“东山工”收藏。黄花梨是硬木之王,只有明代宫廷和高官府第才能使用黄花梨制作的家具。而“东山工”又是古代家具制作工艺之最。当时宫廷所用家具都是由苏州东山的工匠制作,再经由运河送往北京。因此李伟平形象地将“东山工”称为家具中的“官窑瓷”,论工艺、论价格都是如此。一件明朝东山工的家具能抵10件地方工家具。李伟平除了收藏黄花梨、紫檀木、红木这些上乘木料制作的家具之外,还藏有大量明清榉木家具。正是因为东山的工匠们在制作正品家具之前,都先用榉木制几个模型,因此留下了许多做工精良的明式榉木家具。榉木虽然在当时被视为替代品,但如今也已经成了珍贵木材。近几年,国家已经下令禁止砍伐榉木,李伟平认为,榉木家具的市场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但无论这些家具升值多少,李伟平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要将它们变现李伟平从商40多年,从来没有把家具当作一门生意来经营。“如果我把这几年投资在家具上的钱,投到书画上的话,现在至少加几个零。”之所以选择家具,就是因为喜欢,因此30多年来,李伟平的藏品很少出手,未来他还准备把一部分藏品捐给上海博物馆。2000年,李伟平一时疏忽,将自己所藏的一张1.97米长的红木雕龙翘头案和朋友交换了一张红木圆桌。此后,他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同样的雕龙翘头案,但红木圆桌倒见了不少。为此李伟平后悔不已。此后他几乎没有再卖过红木家具,至于黄花梨家具,他更是说什么也不卖。但明清家具与普通家具的市场不可同日而语。明清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存世量都不过万件,稀有性和历史价值决定了它们的身价。虽然国内懂行的人少,但海外虎视眈眈的人却不少。改革开放初期,大批海外人士来到国内投资,“他们只买两样东西,地皮和古董。”李伟平说。因此圈内只要一有老家具出现的消息,往往少不了一番竞价。因此真正好的明清家具,这30多年来一直都保持着相对高的价位。当时许多人看中了其中的巨额利润,买了老家具以后,马上以高价转手卖给海外的古董商,大量明清家具都在那段时期流到境外。李伟平看了非常心疼,因此看到好东西,他更是借钱也要把它买回来,心想错过了一次就可能再也见不到了。如今收藏的那么多古家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