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西街学校王艳青“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句话道出了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心声。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职责就是关爱学生,创建优秀班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记载着我为工作、为学生付出的点点滴滴。“爱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不同的学生,我采取的是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在接班不久,就发现班级有个男生张万豪不爱讲话,终日愁眉苦脸,好象整日背着沉重的包袱。有时候上课自己打自己的脸。低年级学生上课有时候得去上厕所,有一天,有好几个学生都说要上厕所,我说赶紧去吧。张万豪却说:“老师,我不用上厕所,但是我想喝尿呢。”我听了以后非常震惊,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他的小心灵肯定受过伤害。我问她,“你家在哪里?”他说,“就在老张洗车行。”下午放学后,我去了张万豪的家。他的奶奶正在洗车,看见我来了,高兴的迎上来,把我领进屋,我进屋一看,一张木板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小饭桌,全家唯一值钱的是一台小彩电。孩子的奶奶告诉我,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又找了一个,继母又生了小妹妹,他们一家三口在老家生活,张万豪在洗车行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全家就靠爷爷奶奶给别人洗车维持生计。这一切,与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是多大的反差啊!由于祖母教育方法不当,致使孩子任性,不讲卫生,不守纪律,不爱学习,不爱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了解了张万豪的情况以后,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亲自动手给他洗洗红领巾、洗洗背心、涮涮帽子,洗洗脸、洗洗手等,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换上,看到他眉清目秀的可爱脸蛋,他也流泪了,从此以后,他慢慢地变了,现在他不但讲究卫生了,而且学习也用心了,同学们都说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收获,对待这些学生,只有以浓浓的爱去感化他们、培养他们,才能使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今年春天手足口病流行,我们班的许森阳不慎感染了,不能来学校上课。她的妈妈来学校找我说:“王老师,有好多题我会做,但是不知道怎么跟森阳讲。”看着她着急的样子,我说:“别急,放学后我去给森阳补课。”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坚持去许森阳家补半小时的课。一星期下来,许森阳的病好了,功课一点也没落下。“教育者,爱胜过一切。”这句话我铭记心间。因为我深知爱心对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后进生比其他的学生更需要爱的雨露去滋润,更需要爱的阳光去温暖,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出一个“废品”,对后进生是倍加关爱,把基础差的学生排在最前排,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坐在前面听课,课上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课后,老师挤出时间加以辅导,同学之间成立帮教小组使其进步。如:一年级开始学拼音、识字,李健翔、张万豪、吴丁雨等,他们跟不上,我就和优等生利用早读、午饭后等时间给他们辅导,让他们分成小组,老师带一个小组,每一个优等生带一个小组,让他各围成一圈,老师和优等生教他们发音、识记,一遍不会、两遍,直到学生学会为止,几乎是天天如此辅导,这些学生家长看到教师的付出,感慨地说:“你真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当我看到这些孩子有进步,学会一点知识时,我就奖给他一朵小红花,或说说悄悄话,或摸摸他的头,或给他们一个微笑或伸出母指,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萌动奋发向上的志气。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不是一味地报忧,大多时候我会把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家长共同分享。和家长交谈时,我从不责怪,从不冷嘲热讽,从不转嫁责任。我对家长的一些做法表示理解,同时加强指导。我班有一位学生范林娟,家境贫寒,她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是师生都认为的那种已无可救药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特别大。后来,我与她妈妈和她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她,在这期间,只要她取得的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方式,使她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作心灵的交流,这样使她从思想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班级多给她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她消除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