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思想教育渗透点:学习主人公的高尚品质。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2)本文人物分析。(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善于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透过文字进行向想象,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以学生的观察、朗读、想象为主,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就充满了灵性洋溢着生机。如: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为什么要写张飞?“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吗?我来读读第四个自然段,品品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果真是大贤)你能通过诸葛亮的故事品品诸葛亮其人吗?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1、预习生字2、熟读课文3、画出不懂的地方或提出问题.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多媒体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一)过程开放,体现探究1、学法指导,认识人物2、合作探究,理解人物3、前后联系,揭示人物(二)挖掘内涵,突出人文性1、谈话导入,关注生活体验2、课堂辩论,尊重个性解读3、品词析句,发现人物品质(三)整合资源,注重实践性1、课前预习,积累资料2、课中交流,读写结合3、课后拓展,学习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