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控制程序1.目的及时、准确、持续辨识集团范围内能够控制或可望进行控制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确定,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有效控制。2.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结合集团建筑施工的特点,本程序着重于建筑施工活动有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3.职责3.1集团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3.2总工程师审核《重大危险源清单》。3.3安全生产部负责将各单位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确认,作为检查、指导各单位危险源控制有效性的依据。3.4下属各单位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降低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填写《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表》表1、《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及其降低风险措施确定表》表2,报集团安全生产部备案。3.5综合办公室负责集团总部院内消防、交通安全以及职工食堂的危险源辩识、更新及控制工作。3.6项目部负责对本项目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降低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填写《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表》表1、《危险源调查评价及重大风险及其降低风险措施确定表》表2,报本单位安全生产部备案。4.控制程序4.1收集与识别4.1.1收集危险源时应考虑:a.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如工程周围的地形、地质、周围的环境、气候、气象条件、资源、交通等。b.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c.现场临时设施、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d.施工的工艺过程。e.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装置、工具等。f.有毒有害作业部位(如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及低温等有危险源的作业部位)。g.各项制度的规定(工时制度、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制度、高处作业分级制度、职工劳动保护制度等)。h.管理设施、事件应急抢险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4.1.2辨识危险源应考虑:a.危险源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三个方面的特点。结合建筑业的特点,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重点应考虑以下10类危险源,并按施工过程不同进行全面识别。①.高处坠落:包括脚手架、吊篮、洞口临边、塔吊、龙门吊、井字架、物料提升机、深基础槽边等处的坠落;②.物体打击:包括钢管、扣件、物料、机械零件、作业工具等物体的打击;③.机械伤害:包括起重吊装设备、挖掘机、推土机、场内机动车、木工机械、钢筋机械等造成的伤害;④.触电:包括现场临时用电、电焊机、雷电等造成的触电;⑤.火灾和爆炸:包括现场临时用电、电焊作业、气焊作业、氧气瓶和乙炔瓶、易燃易爆材料的燃烧与爆炸;⑥.坍塌、倒塌:包括基坑支护和井桩、脚手架、塔吊、龙门吊、井字架、物料提升机等;⑦.与工具、材料搬运有关的危险源:包括起重吊装设备、场内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等在施工现场或上下班过程的伤害;⑧.车辆伤害:场内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等在施工现场或上下班过程的伤害;⑨.中毒或窒息:井桩成孔、粉刷、防水作业及宿舍内煤气中毒等造成的伤害;⑩.职业病:水泥尘肺等。b.识别危险源还要考虑五种危险因素:①.物理性因素,如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危险电源、噪声、明火、信号、标志缺陷等;②.化学性因素,如易燃易爆、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它化学性危险源等;③.生物性因素,如传染病、致病生物、致害动植物等;④.心理生理性因素,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工作、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⑤?行为性因素,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如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丿0C.还要考虑常规活动(正常的工作活动)和非常规活动(临时性的检修或非现场人员的活动)。d.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因他们的活动而产生的危险源和风险;因使用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他们对作业现场的熟悉程度及他们的行为。e.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的,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f..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g.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h.在工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