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跟孔子学教学》课堂!孔子教学“方法篇”之脉络•学法•问思见闻•习法•温忆说用•教法•喻诲言范•育法•集体个别无为随机何谓“习”?•《说文解字》:“习,数飞也。”繁体从羽从云,表义为小鸟在天空飞翔。小鸟飞翔,是同一动作的重复。•“学”,是认知的过程,是了解、知道新知;“习”是对认知的温习与重复过程。“习”的作用•“学”的能力:接受知识生成知识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习”来培养•知识可以传授,但能力不可以,只能“习”得•“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好方法•“习”得的能力,记忆长久,很难忘记“习”的作用近年来开展教师课改的学习,邀请专家教授名师讲座、授课,一场又一场,录像加投影,精彩无限,听课者听得如痴如醉,但回到自己的课堂,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很多教师很快又回到培训前状态。所以有人打趣到:“在场听听很感动,回家想想很激动,回到学校原封不动”。这种只“学”不能“习”的活动中,并没有给学习者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帮助,那能让学习者产生兴趣吗?能让学习者继续坚持下去吗?不能。那只会产生质疑,甚至抵触。“习”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知识更新瞬息万变的今天,各类学习、培训层出不穷,如果我们只重“学”,而轻“习”,那很难感受到学习后的快乐。只有时时注意“学”与“习”结合,学后及时复习、尝试、交流、探讨、分享,将所学知识融合到自己的实际体验中,那才可能事半功倍,乐此不疲。“习”法之一:温故•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作用:通过习旧来学新,不但理解容易,记忆也很容易。因为很多新知或者是旧知识的组合,或者只新一点点。•原因:孔子教学法不强调当堂掌握,而强调课堂掌握,通过在一段时间之内不断地“时习”而掌握。“习”法之二:回忆•“忆”是回想旧知,是“举一而以三反”,意思是学一新知,而想到很多相关的旧知。•记忆是两种能力,一种是记力,一种是忆力。成绩好坏的关键是忆力的差别。反应速度、悟性和创新能力都是“忆”力的反映。•锻炼忆力的方法是经常提取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注意习用旧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学一而习多,举一二反三。“习”法之三:讲说•“讲说”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讲述。孔子曰:“诲人不倦”,指的就是学习之后要讲说给别人听。是“忆”的能力的反映。“习”法之三:讲说•为什么要强调“讲说”?学生学到的知识应该是“活知识”,就是能自如运用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应用知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讲说知识。“习”法之三:讲说•作用:–可以提高“记”的能力(80%)–可以提高学生“忆”的能力,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人际沟通等等能力。“习”法之三:讲说•讲说知识的方法:–集体说–互相说–说给其他同学–说给家长–说给自己“习”法之三:讲说•讲说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口–都说–说题–收口“习”法之三:讲说•“开口”,就是让学生说一段话,七嘴八舌怎么说都行。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这比课堂导入更关键。目的是让学生收住心,将注意力放到课堂学习上。•原则:与现场、与自己有关;与所学知识有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开口。要求教师要在学生中间巡视。“习”法之三:讲说•“都说”是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说。•教师提问,个别学生回答的做法,会让很多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没有了课堂学习的参与兴趣,逐渐就开始厌学,成绩就差了。“习”法之三:讲说•提出问题后,每个学生都回答,坐在座位上自己说自己的;教师要转悠,仔细观察学生的口型,然后有针对性地点名。•可以使学生自己检测自己,整理自己的思路,知道如何表述完整;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要跟上进度。“习”法之三:讲说•“说题”就是用嘴做题,实际就是一种思维训练:如何运用知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安排环节。•作用:节约时间,减轻“写”的负担;可以将思路表达出来;记忆效果优于做一遍。“习”法之三:讲说•“收口”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知识讲说一遍,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回顾、整理和梳理,是学习的第一次重复。•“收口”分为详收和略收。不要求一样的内容,只要是自己的收获就行。“习”法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