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载体,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问题的路线图。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方案。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一、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主要包括: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学习目标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训练案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1.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举例)(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2)依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课本,思考回答右栏题目。(3)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4)★带为BC层选做题,A层必做题。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2.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说明)在预习案开始部分附上本节课简明扼要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明确预习中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3.学习目标的设计1.分析课标,吃透教材,站在课程高度设计目标。2.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科学、可操作,不要千篇一律的格式化、模式化。3.教学目标不宜过大、空洞。4.教学目标应有学科特色。5.围绕学生设计。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二.导学案的编制1.内容选择符合课标要求2.模块设置符合学科实际3.环节、问题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评价反馈符合师生双向需要(一)总体要求--四个符合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二.导学案的编制1.生活性原则: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2.主体性原则: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关注学生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发展。3.探究性原则: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升华。4.启发性原则:问题富有启发性,能领悟知识的本质,获得思想与方法的启迪。5.梯度化原则:由浅入深,小台阶,梯度化,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二)基本原则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二.导学案的编制1.提前分工,明确任务2.个人研究,形成初稿3.印发初稿,个人研讨4.集体备课,二次研讨5.程序审批,完美定稿6.研讨使用,实践验证(三)编制程序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二.导学案的编制1.提前分工,明确任务(三)编制程序分工表的制定:学期开始第一周,由备课组长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制定。分工表的内容项目:新授课或复习课导学案、单元检测试题,使用时间,主编及编制人总体要求。编制小组会议:备课组长主持,使用前两周召开,提醒任务,明确具体要求。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二.导学案的编制2.个人研究,形成初稿(三)编制程序研究课标:详读分解课标知识要求、能力层级、目标指向,据此设计每一个知识点、能力提升点。研究教材:研究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单元每一框题的重点、难点、疑点、错点;知识内在联系点。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研究中考说明:研究近年来我市中考试题,分析每一模块每一知识点在中考中的考查方式和出现频率,把握中考命题特点。研究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求知需求、兴趣爱好等。研究过程:(1)要有逻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2)师生活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二.导学案的编制2.个人研究,形成初稿(三)编制程序确定学习目标:“”根据五项研究确定三维学习目标。预习案编写: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明确知识体系,按照导学案模块要求编写预习案。探究案编写:把握课程的核心与重点,探究问题能拓展、变式,有规律方法可循的问题。训练案编写:层次性;选择性。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二.导学案的编制3.印发初稿,个人研讨(三)编制程序主编印发导学案初稿到备课组每位教师。教师个人演练导学案教师个人对导学案作出修改意见,集体备课时相互讨论,加以完善。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二.导学案的编制4.集体备课,二次研讨(三)编制程序(1)汇聚集体智慧:主要编制人说出自己的编写意图,备课组长和老教师搞好补充,其他成员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真正研究出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设计。研究确立学习目标研究重点、难点讨论探究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二.导学案的编制4.集体备课,二次研讨(三)编制程序(2“”)重点研究探究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