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濮城镇中学导学案七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导学案总编号主备人郭慧利审核人李桂青审批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型预展课课时第1课时2、品读第2段。指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因此,这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写景非常精彩,希望你精彩地读好这段,并按要求填空:这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先写___________,后写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_______;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__________;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____________;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________,使我们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3、速读4——6段。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速读7——8段。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划出动词,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5、作者对百草园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能力提升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五、达标测评:1、比一比,再组词:霄()霭()躁()博()释()宵()蔼()燥()搏()译()2、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总结与反思学法指导栏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作品,积累生字词。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揣摩文章语言。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过程: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二、自主学习1、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⑴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菜畦()桑葚()油蛉()斑蝥()锡箔()臃肿()确凿()攒成()收敛()蝉蜕()脑髓()觅食()罕至()拗()秕谷()⑵解释词语:①确凿:②轻捷:③人迹罕至:④觅食:⑤渊博:⑥宿儒:⑦鼎沸:混乱,向谁在锅里沸腾一样⑧高枕而卧: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_____个部分内容,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后写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一)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1、读第1段。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