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二)课题课型新授课基的于教学学情目与标课设标计1、知识与技能: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通过噪声等知识的学习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2、难点:响度、音调的区别。课堂教学三个核心设计核心提问1、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2、声音响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3、噪声有什么危害?核心练习(作业)1、作业本第3节(二)。2、复习巩固声音的特性和噪声污染。3、预习光和颜色。核心板书第3节耳和听觉一、声音的特性1、音调。2、响度。3、音色。二、噪声污染1、乐音。2、噪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走过多少崎岖的路,而在于从生活中感悟了多少!教学过程(内容实施与评价)一、导入新课小游戏:让每个学生放纸炮,并让几个学生上台操作,看看谁的纸炮发出的声音最响,谁的纸炮发出的声音最轻。设问: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做人纸炮声音会有高低呢?演示:用一只锣鼓,分别让一个男生和女生敲击鼓面,比较两次声音哪次响?然后在锣鼓上放一些小泡沫碎片,再次让两位同学敲击锣,观察两次锣面上的小碎片哪一次跳得高?二、新课教学1、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感受:让学生听一首《保卫黄河》大合唱。一边听一边感受:有没有高声部和低声部之分。才艺表演:让学生推荐一位学习说一说“音阶”是指什么?并分别唱一唱。引导:刚才我们从实验发现声音有强弱,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现在又发现声音还有一个特征:音调。你有什么疑问需要解释吗?重新感受:再次感受蚊子与老虎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哪个动物的声音音调高?然后根据平时对蚊子的观察,思考:蚊子的声音是身体的哪个结构振动产生的?它振动时有什么特征?小实验1:让学生用一把钢尺划过梳子尖,一次快速一次较慢,比较哪次声音高?两次梳子尖振动的快慢有什么不同?小实验2:将钢尺置于桌面上,分两次将尺的一部份露出桌面,用手拔动尺,使尺上下振动,实验时,使两次尺离开桌面的长短有较大差别,然后注意观察两次声音的高低和尺振动的速度快慢。讨论实验现象:梳子尖振动快时发出的声音高;尺振动快时发出的声音高。振动的频率:物体振动有快慢,1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高;物体振动越慢,频率琥小,音调越低。比较:小孩与成年人、男同不与女同学的音调哪个高。思考: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那么是不是物体振动了就一定会发出声音呢?判断: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当蜜蜂和蝴蝶同时飞近你身体时,你是否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蜜蜂是靠什么结构的振动发声的?蝴蝶的翅在飞行时在振动吗?为什么你郐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呢?人的听域: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阅读:教材表格:“人和一些动物听到的一些声音频率范围”。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人耳听不到。有些动物能听到,如蝙蝠。雷达测距的原理就是超声波测距。次声波:小于20HZ的声波。(2)响度——声音的强弱提问:两次锣鼓的声音的强弱与小碎片的跳动高低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思考1:小碎片为什么会上下跳动?思考2:锣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思考3:两次敲击过程中锣面上下振动的幅度是否一样?哪次振动幅度大?设问:你现在明白了两次声音有强弱的原因了吗?物体的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振幅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提问:你听过老虎叫和蚊子叫的声音吗?谁的响度大?为什么?响度的表示:分贝。感受:让学生听一听老虎叫和蚊子叫的声音;继续听,并感受:老虎和蚊子的声音有高低吗?你觉得谁的声音更高?谁得声音低?2、噪声污染教师: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