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了解实际中的回声现象,及回声的利用。[教学重、难点]声音的发生及如何传播;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教学准备]橡皮筋、音叉、乒乓球、玻璃罩、真空抽气泵、土电话、软木塞[教学过程]一、引入你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播放滴水声、鸟鸣声、蚊子的声音等等开始引入课题。二、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敲击音叉(利用音叉、乒乓球做实验,验证音叉在振动发声)请学生完成P.7的两个实验并填空。小组讨论:(1)除了刚才的例子,还能举出其他的实例吗?(2)液体、气体振动能发声吗?(3)通过实验和讨论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发言并小结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引起。教师提出声源的概念:我们把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教师:我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引起的,听到声音是由于鼓膜的振动。那么我的声带的振动是如何引起你们鼓膜的振动的呢?即声源发出的声音如何传到人耳呢?三、声音的传播演示实验:电铃在罩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根据实验完成P7上的填空)学生回答:P.8的思考教师提问: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它能在固体中传播吗?学生实验:完成P.8的桌子传声、“土电话”的实验并填空、思考上面两实验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并提问: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能否在液体中传播呢?实验设计:给你以下器材:秒表一个、听诊器一套;塑料保鲜袋一个、大烧杯一只和一些水。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说出你的方法。思考:我国已经进行了“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实验,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已经乘坐宇宙飞船遨游了太空。两个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宇宙飞船外面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作媒介,这样的物质叫介质。四、声波课件演示:水波的产生(说明声音的传播与水波的相似性。)读图1-13:烛焰倾斜说明什么?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师问:声波有广泛的用途,能举例吗?五、声音传播的快慢举例:在桌上写字,比较固体和气体传声的效果,引出:影响传声速度的因素。读图1-15:提供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的数据。归纳总结: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为什么呢?(让学生举例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实例。)六、回声教师:物体振动后,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如果在扩散途中,遇到了障碍物,声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课件演示:回声的产生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过回声现象吗?在教室里对墙大叫能听到回声吗?我们可以利用回声现象做些什么呢?(听到过如隆隆的雷声不能测距离)教师帮助归纳:(6个字)发声、传声、回声巩固练习: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土地上,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声音可以沿土地传播C.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的耳朵2.如果桌子放置金鱼缸,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当敲击桌子时,金鱼立即受惊,敲击声传到金鱼有两条路径:甲是桌子——鱼缸——水——金鱼:是空气——水——金鱼。其中传声迅速,使金鱼立即作出反应的路径是。(选填“甲”或“乙”)3.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声一个接一个不停B.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C.双耳效应D.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4.问题讨论:在敲打古刹的大钟时,有人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依然“余音未绝”,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分析,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甲:是大钟的回声乙:是大钟在继续振动丙:声音暂留丁: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是空气仍然在振动5.我国已经进行了“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实验,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