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地方课程·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八年级参考教案(五)一、学情分析(教情分析)同学们学习了五单元的课文后,深深被作者们的大爱所感动,同时也被他们优美的语言所吸引。在平时的作文习作中,同学们习惯于就事写事,几组准确的词语运用后就再无话可说,很难产生感人的力量。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情感和议论。情感和议论在叙事类作文中叫作“画龙点睛”,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和议论则是“点睛”之笔。这样写作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具有深度。二、训练目标1.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2.展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三、训练重点在记叙中也结合一些抒情和议论,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训练流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文体,但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感染力,在记叙中也结合一些抒情和议论,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和议论则是“点睛”之笔。一篇好的记叙文决不能缺少抒情和议论。今天,我们就来围绕“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话题来进行训练。2.围绕重点,讨论交流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围绕“抒情”和“议论”,需要有明确的几组概念:⑴抒情的种类: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①在叙述中抒情,寓“情”于叙事之中。②在描写中抒情,寄“情”于描写人物、事物之中。③在议论中抒情,边发议论边抒情。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⑵作文中,运用抒情这一表达方式的注意点: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纯粹的、绝对的直接抒情。一般地说,在记叙文中直接抒情不应用得太多、太滥,要针对内容特点,做到适当、得体。②抒情要有缘有故。抒情不是凭空来的,总是因为对人、事、景、物产生感情而发,总要有所借助,或借人、借事抒情,或借景、借物抒情,平白无故的抒情是没有的。因此作文时要紧紧扣住所记叙的事物来抒情,不能盲目地乱“抒”一气。③要抒真情、健康之情,抒情要自然要抒发的感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以为文中多用几个“啊”字,多写几句“我多么喜爱”、“他真伟大呀”之类的空话,就算表达真实而热烈的感情了。只有对人、事、景、物有深切的感受,强烈的感情,才会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无感而发,却要生硬地挤情、造情,抒情也定不会自然,文章定会让人厌恶。⑶议论的概念:记叙文中的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⑷如何进行议论?有何作用?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夹叙夹议:对所叙之事及时进行评析。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它在文章中的作用。⑸在写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3.巩固概念,实践训练A作文片断修改训练:请看下面一段文字,段末斜体加粗部分是否妥贴,请加以修改: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200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