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3章、节第六单元教学内容唐雎不辱使命第3课时课型精读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战国策》的语言风格。3.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重点难点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2.作者写作思路。3.写作特色。4.文章内容深研。5.体会外交辞令中的语言技巧。导学过程教师复备一、课文脉络分析。(一)、整体把握本文记叙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3段),写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反击秦王的“”。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二、人物性格分析。(一)、分角色朗读课文。(二)、人物性格分析。秦王:唐雎:三、课文深研。(一)、释疑探究。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导学过程教师复备“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4、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5、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6、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7、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8、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9、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10、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11、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四、体会外交辞令中的语言技巧。(一)、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二)、结论: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五、拓展思考。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六、作业。教后小记上课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