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科目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级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二节)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年半的物理学习经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所以应放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老师扮演好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的角色。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并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关注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和交流讨论学习本节内容。2、反馈练习。三、知识与技能1、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4、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换。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科学探究。难点:组织学生高效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理解切割磁感线运动。教具准备方形线圈(我校有高中器材,用线圈就可以不用铁架台),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计、U形磁体、条形磁铁;电磁感应手电筒、课件、发电机模型;条形磁铁,圆形线圈。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反馈练习及巩固练习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老师手持手电筒,并快速按几次开关按钮,看见手电筒发光,停止按,不久手电筒将不再发光,同时让同学观察并思考:该手电筒既不是用电池也不是充电的,为什么会发光呢?猜想:可能里面有发电机,接着展示发电机模型,让同学观察并说出基本结构部件名称,邀请同学上讲台摇动发电机让灯泡发光。提出问题:发电机是怎么发电的,并引入新课:发电机发的电叫感应电流,今天我们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新课教学---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活动2猜想与假设:发电机的线圈只有在转动时才能发出电来,由此可猜想:发电机发电可能与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有关。教学活动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将线圈、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计连接成闭合回路。如图1(该图片由本人自实验室拍摄)所示,手拿线圈或手拿U形磁体探究导体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时,才能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图1教学活动4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课件展示出实验要求):1、闭合开关,让导体在U形磁体磁场中运动,观察什么情况下电路中能产生电流(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2、想办法让指针偏转幅度更大(电流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想办法让指针的偏转方向发生改变(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4、导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平行是否有电流(探究完补充:几乎没电流。由于很难绝对平行,磁感线不是直线,所以指针有点偏转,设想如果磁感线和运动方向平行就应该没电流)。5、导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夹角为锐角时能否产生电流。6、线圈不动,移动U形磁体,线圈中能否产生电流。7、按图2(该图片由本人自实验室拍摄)重复以上操作。图2教学活动5交流讨论:1、实验中同学们通过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2、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电流大小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和磁场的强弱有关。3、对切割磁感线的理解:如图3(该图片由本人自实验室拍摄)所示用一铁片封住U形磁体的两端,线圈要进入磁铁内运动,必须切断铁片(磁感线)才进得去。图34、实验过程中什么形式的能转换为什么形式的能。5、用线圈代替书上的导体有什么好处。6、实验过程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教学活动6课堂练习(课件展出):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A、只与导体切割磁感线速度有关B、与导体切割磁感线速度和磁场强弱有关C、只与磁场强弱有关D、与导体切割磁感线速度和磁场强弱无关2、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产生感应电流B、导体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定产生感应电流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D、电磁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3、在图4中“○”表示闭合电路中垂直纸面的一部分导体,“V”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用“×”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用“·”表示电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