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叙述重力的意义,确认重力的方向,确认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能叙述式中g的意义,说出g的数值。知道重力的测量方法,会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重力。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互助合作等实践能力;通过语言表达、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与体验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学流程:通过感受性实验引入新课—实验探索—讨论交流—开拓创新—课外延伸。教学设计一、引入先播放熟透的苹果会下落教师:苹果熟可会怎样?学生:会下落。教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出示明星投蓝图片〈活动1〉请班上最会打篮球的同学上台,要求他模仿投蓝,跳的越高越好。(注意安全,教师在旁做好保护)(目的: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引出地球的引力)教师:同学们,刚才某某同学跳的很高,但最终还是回到地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因为地球对他有引力。教师:对,因为他受到地球对他的引力,无论他跳多高,最终还得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活动2〉全体学生体验以下实验:(1)书本离开手后下落。(2)将橡皮向上抛后落回地面。(目的:让学生体验地球引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确认重力的存在。)教师:这些物体为什么会下落?学生: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对它们向下的引力。教师:这个地球产生的引力叫什么呢?学生:重力。教师:我们把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大写字母G表示。〈板书〉一、重力(G)1、概念: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二、新课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力——重力。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你能举出一些由于受重力而产生的现象吗?学生:扔出去的铅球落回地面;水往低处流;瀑布;秋天落叶景象等等。〈思考〉天空中飞翔的鸟和飞机受到重力吗?何以见得?学生:鸟和飞机受到重力,因为如果飞机关闭发动机就会下坠。教师:飞机和鸟受到重力,那么施力物体是谁?学生:地球。教师:地球上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重力属于引力,物体与地球不一定要接触。〈板书〉2、施力物体:地球教师:前面我们学了力的三要素,请说一下。学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重力是力的一种形式,也具备力的三要素吗?学生:也有力的三要素。教师:那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如何?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教师:运动员要举起杠铃容易吗?学生:不容易〈活动3〉教师出示哑铃,请一学生上台:你举起哑铃容易吗?为什么?学生举起:容易,因为杠铃要重,哑铃要轻。(目的:体验重力大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见,物体的重力是有大小的,物体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物重的可以直接用弹簧秤来测量。〈演示〉教师演示测量木块的物重,告诉学生:测量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教师:杠铃要重,哑铃要轻,那么重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学生:可能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教师:你是凭什么作出假设的?学生:生活中质量大的物体拿起来重。教师:从中我们还可以猜测重力和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质量越大,重力越大。教师:能不能找出重力和质量的进一步的关系呢?怎么找?学生:通过实验。〈板书〉二、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活动4〉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互助合作等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器材:4人一组,4只质量为0g的钩码、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先后测出1-4个钩码的重力,并填在下表中:钩码数/只质量(千克)重力(牛顿)重力跟质量的比值(牛顿/千克)10.0520.1030.1540.20(2)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上描点,连接这些点,你会发现重力和质量有什么关系?分析数据: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重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