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教学目标:1.对共产主义的理论有初步的了解。2.激发学生对国情时事的关注。3.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对共产主义的理论有初步的了解。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对国情时事的关注。2.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其可“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共产主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马克思和恩格思共同执笔的作品——《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二、作者介绍1.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生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恩格斯语)。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类解放,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他从担任《莱茵报》主编起,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他始终把革命实践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起致力于开创全世界无产者的解放事业。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并亲身参加欧洲革命;1864年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以各种形式关心和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深刻地论证了科学共产主义。由于革命操劳和受反动政府迫害,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但都不能动摇他的坚强信念,不能阻止他“为人类工作”,直到在工作室座椅上与世长辞。马克思不仅关心欧洲革命,而且关心亚洲革命,特别是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正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国列强入侵和反对腐败清政府的斗争时期。马克思十分关心远隔重洋的中华古国,深切同情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写下了多篇文章,声讨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声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逐步认识到马克思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和敬爱的朋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一次次地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然而,他给人类创造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2.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1837年9月15日,由于父亲的坚持,恩格斯没有读完中学,就在巴门他父亲办的一家公司里当办事员。1838年7月中旬,恩格斯到不来梅实习经商。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文学。1842年3月恩格斯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1月下半月,恩格斯赴英国曼彻斯特,到欧门——恩格斯公司在曼彻斯特的纺纱工厂实习经商。赴英途中,他访问了科伦的《莱茵报》编辑部,在那里和马克思第一次见面。1844年8月28日,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在巴黎同马克思会见,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为以后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1847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1848年2月24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三、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2.明确词语含义。①决裂:感情关系等破裂②责难:指责,非难。③垄断: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四、课文研读1.共产主义与传统的关系是决裂的,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明确:(1)传统的所有制关系。(2)传统的观念。2.作者在表述决裂时,用了“最彻底”一词,你如何理解?明确:共产主义革命要坚决而坚定,且和传统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3.工人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明确:使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4.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后,要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明确: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采取措施和必要手段。5.你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明确: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