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3、知道在面临危难时勇气和信心往往能带来奇迹。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教学难点理解两段话的含义。教学媒体田字格小黑板、录音机、生字卡片、磁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歌声。1、谈话引入:爱唱歌吗?谁愿意把歌声带给大家?(指名)(板:歌声)2、不同的歌声带给人们的感受则不同,听了他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指名)3、歌声不仅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还会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正是以歌声为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出示课题:22、歌声二、创设情景,走进课文。1、笛声引入,闭眼想象:(放笛声)故事就在这汽笛声中开始了。1920年的一个夜晚,海风啸啸,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大轮船。船上灯火通明,马金纳和其他乘客一样在船舱里兴奋地唱啊、跳啊,快乐极了!2.创设情景,体验失望:忽然,他们感觉到船身猛烈地晃动了一下,接着就听见有人大声地喊叫:“不好了,轮船触礁了,要沉船了,快跑啊!”“扑通,扑通……”人群一个一个地跳入了海里。不久,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可是救生船还是没有来。请你们设想一下,此时的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指名)3、小结:是的,海水冰冷刺骨,人们的力气也已经耗尽,大家都认为自己已经毫无生还的希望,此时的人们可以说是绝望了。(出示:绝望。教学生字:绝。“绝”就是断绝的意思)马金纳也不例外,你们瞧,(出示: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多人,在指导朗读中理解“筋疲力尽”,并体会马金纳的绝望。)4、这群遇难的人们命运如何?你们想知道吗?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5、逐段指名读。正音:触礁、笼罩、增添。教学生字:触、罩、增、添。(添:书空右下方)6、生字教学:妇、抹、聚。(绝:组词。抹:右半部分是末。聚:书空下半部分。)三、品词品句,认识歌声。1、过渡:把生字送回课文,读了课文后你们知道故事的结果了吗?(指名)是谁救了他们?(板:歌声)2、这是怎样的歌声啊?挽救了那么多人的生命。请你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的2、3小节,读完后划出描写歌声的句子,并圈出能够体现歌声特点的词语。3、(指名)出示句子:(1)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2)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4、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歌声的特点,那是怎样的歌声?(指名)板: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歌声清脆、激昂5、随机学习生字:隐、脆。6、为什么歌声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你读懂了吗?读懂哪个就说哪个?(指名)随机:(1)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2)断断续续:指名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因。①出示句子: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②(播放海浪的声音)听!凶猛的海浪打过来了!③师生合作读:汹涌的波涛一次又一次向她袭来,一次又一次地打断他的歌声,可这位勇敢的姑娘,却只是,又。④小结:就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小姑娘还不停地唱歌,她真是勇敢而又乐观啊!让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句句子。(3)清脆、激昂:①指名多人,让学生畅所欲言②小结:对,这个小姑娘坚信一定会有人来救她的,同时她还想把自己的这种信念传给每一个遇难的人。(4)出示句子:(指导读好这两句话)①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②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四、想象说话,深入学习。1、学到这,我们不禁有个疑问,歌声怎么能救人性命呢?为什么课文说是歌声救了大家?首先,我们来看看马金纳听到歌声后是怎样的表现?(指名)出示: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歌声游去。2、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