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现代诗歌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朗读,培养朗读能力,并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与体会诗歌的内容。(2)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食指其人其事及其诗的影响,培养信息整合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诗歌的内容。(2)体会诗歌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3)这首诗意蕴深刻,意象具体,要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不管命运多么艰辛多么坎坷,都要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信心,坚定信念生存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教学重点通过诗歌具体的意象,体会其深刻的意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有感情地朗读。三、教学难点通过诗歌具体的意象,体会其深刻的意蕴,鉴赏诗歌。四、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当你抬头望星,我愿我是星空,好凝望着你啊,用千千万万只眼睛。”这是柏拉图的一首诗。我想,也许诗歌就像是星空,当你抬头时,总会看见一颗最亮的星,那颗星就是等待你去欣赏、感受的诗歌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食指的《相信未来》传遍了全国。老师说,这首诗当时支撑了一代人活下来。这首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它又是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共同欣赏。2.信息交流,认识食指,了解背景(1)了解作者食指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11月出生于河北,自幼爱好文学,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长诗《海洋三部曲》第一节写于1964年,那一年,食指15岁。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潮,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紧接着,在那年的冬天他又写下了那首有关冰层下求索阳光与真理的鱼的长诗《鱼儿三部曲》。此后,郭路生被加上“裴多菲俱乐部”的罪名,多次被抓受审,在学校里被划为“右派学生”,郭路生在痛苦中写下了《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这一年,郭路生去山西杏花村插队。在杏花村,郭路生除了劳动外,依然不停地创作诗歌。郭路生的诗,知青们争相传抄诵读,从邻近山西的陕西、内蒙古,到遥远的黑龙江兵团和云南兵团,全国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有郭路生的诗歌传诵。据说,此诗传到江青耳中,她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1971年,郭路生在山东济南入伍。1972年年底,其弟郭新生去部队看望,已发现他每天精神抑郁,以烟为食。关于其精神分裂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说“文革”的极左思潮影响到部队,他内心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二说因入党外调学校档案里有“文革”初期他因写诗被审查的材料;三说诗人恋爱受挫。许多评论家认为,郭路生是开辟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其诗歌成就比北岛、顾城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种种原因,郭路生长期被埋没。也有人认为,郭路生是朦胧诗人中最善始善终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他的善终很可能将在精神病院里。可以说食指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定向的基石。他被人们称为“新诗第一人”。食指无疑是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课件出示食指的照片及相关文字简介)(2)了解背景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凭着年轻、热情、执着,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正如诗人林莽所称:“《相信未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