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3.2新生命的诞生(2)》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2.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3.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并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教学重点]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教学难点]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教学过程]一、引入欣赏学校里面怀孕的几位老师的照片,请学生说出她们的共同点都是孕妇。由此引入课题——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二、新课教学(一)受精1.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观看录象并思考问题:①完成受精过程的场所在哪里?②接近卵子的精子有多少个?参与受精的精子有多少个?结合图片总结2.受精的实质:精子头部的核与卵子头部的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结合图片讲解3.受精卵植入子宫的过程: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着床。我们说此时这个女性怀孕了。4.性教育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青年到了一定的年龄才可以结婚,结婚后发生性行为就可能是女方怀孕,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孕育新生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青少年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承担不了养育后代的责任,所以青少年不能轻易的发生性行为,这是不道德的。5.避孕措施口服避孕药和使用避孕套思考:胚胎着床前后的营养来源有什么不同?(二).胚胎在子宫内的发育看录象:胚胎植入子宫后发育的营养来源看图填空:①胚胎与母亲靠脐带,胎盘相连。②胎盘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③母亲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脐带和胎盘进入胚胎,而胚胎产出的废物通过脐带和胎盘进入母亲血液,由母亲派出。④羊水对胚胎具有保护作用。讨论:有些药品的说明书上往往写着“孕妇慎用”、“孕妇禁用”,这是为什么?观看录像: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三)分娩与养育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2.婴儿:产出的胎儿讨论:①婴儿诞生后要大哭一声,否则就会死亡。这一声哭对婴儿起什么作用?②婴儿的脐带剪断后,形成的疤痕叫什么?(四)知识拓展1.生男生女的奥秘2.双胞胎3.1.连体婴儿4.试管婴儿5.什么是宫外孕教学反思:《新生命的诞生》这节课是生物的内容,对于非生物专业的我来说,对于这节课中知识点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于一些生物方面的专业术语的使用也是一个难题。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我们备课组老师的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她们不断的听课,评课,改进我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节课能够顺利的上下来。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整节课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性教育比较到位。由于前面几节课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够比较自然的接受一些敏感的话题,所以在讨论如何避孕的问题,以及青少年不应轻易的发生性行为的问题时,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气氛比较好。3.关于母爱的情感教育的升华。通过让了解并讲述妈妈怀孕、分娩过程中的感受与经历的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新生命诞生的不容易和母爱的伟大。播放采访班里某位同学母亲的录象,将情感教育进一步深化。这节课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生物的专业术语使用不当,在学生阅读一些图片时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