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学目标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教具准备查找关于孙犁的资料及关于孙犁作品的评论。背诵一些精彩段落。孙犁《采蒲台的苇》全文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一.欣赏芦花荡风光,教师画外音: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距保定市45公里,是由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组成的湖泊群的统称。其中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总面积约366平方公里。白洋淀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冀中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1938年,日寇侵占冀中平原,雁翎队和三小队以广阔的白洋淀为依托,以浓密的芦苇荡为掩护,运用小船行动灵活的特点,用土枪土炮打游击、烧汽船、截物资、杀日伪,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二.自主阅读,美点大追寻1.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要求同学用“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说话。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可能出现的答案有:“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3.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4.介绍小说的文体特点并指出本文的三要素。三.赏读小说中的人物,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和真实美。一个[]的老头子填入恰当的词或短语,并在文中找出依据1.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立体美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真实美3.小说是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四.赏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学生找出朗读并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明确:▲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谈到课文最后的描写“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有同学说这是一种诗意化的表达,但立刻有其他学生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孙犁为了凸现这个老英雄,安排了他在结尾为大菱报仇的痛快场景,恰恰在这里败坏了艺术趣味。在舒缓的抒情节奏中,安排了一次复仇行动,看似血腥的场面中,竟然出现了如此柔美的景色,这是刻画人性上的欠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2.学生齐读写景语段,展开想像,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五.小结,布置作业。采蒲台的苇孙犁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象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的在苇里穿来穿去。我渐渐知道,苇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