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为什么会下落【设计思路】重力是在学过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它是后面学习力的平衡、压力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重力是最常见的一种力,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重力三要素的正确理解是学习的关键。其中,重力的方向是一个难点。为了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本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互动中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学习,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综合能力。在组织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便于学生实验、讨论;学生自由组合,互助合作;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重力的方向、大小、物体的重心【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学目标】A、基本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B、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重力,通过探究探索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通过探究实验,确定重心,联系实际,分析现象;3.通过语言表达实验现象,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愿望。D、STS目标:向学生介绍现代宇航员的失重和超重方面的吃、穿、住、行方面知识。【教学教具】1.质量为100g的钩码每组4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乒乓球、T形支架、细棉线、三角板等。2.多媒体及相关课件。【教学思路】通过感受性实验引入新课—实验探索—讨论交流—开拓创新—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一、通过感受性实验引入新课课前活动:比一比谁跳得高让学生亲身体验乒乓球离开手在桌面上滚动直至落地。然后联系生活:熟了的苹果落向地面,抛出去的物体总是落回地面上,水往低处流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投影: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重力的符号:G;重力是最常见的一种力。思考:重力的单位、施力物体是什么?[重力的单位是牛(N),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与地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那么,对于重力,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呢?(提出问题)?引出力的三要素: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重力的作用点二、探究重力的方向(探究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器材:线、钩码、铁架台、三角尺等;步骤:1.用线挂住钩码,并把线挂在倒铁架台的钉子上。2.用三角板找出跟水平方向的夹角。教师先解释什么是竖直方向—用线把物体(钩码)悬挂起来,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师:竖直方向跟水平的夹角是多大?(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投影: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联系实际:这一知识有什么应用?(学生讨论。)生:重垂线—检查物体(墙)是否跟水平面垂直。练习:标出物体分别在水平和斜面上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师: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能不能说成垂直向下?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练习并讨论。(有的学生把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方向画错—与斜面垂直,强调学生人们要在山坡上建造房子,所砌的墙壁总是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斜坡垂直。)三、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探究实验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器材:质量为100g的钩码、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步骤:用弹簧秤先后测量出3个钩码的重力,并填在下表中:钩码数/只质量/千克重力/牛重力与质量之比/牛•千克–1讨论:重量跟质量的关系。师:请做完实验的小组汇报结果。师: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什么关系?生: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比值为定值:;要求学生分析为什么你的结果会跟9.8N/kg有偏差?师:9.8N/kg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生: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投影:1.物体受到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