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第四中学高二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新人教A版教学目标:1.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明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能用集合的观点认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初步掌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与探求,强化理性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严谨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难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与探求教学过程:一.问题提出1.命题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是什么?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形式:“若p,则q”2.怎样理解四种命题的逻辑关系?3.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何?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真假不确定.4.某一天你和你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你向老师介绍说:“这是我妈”,此时你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他是我儿”?在数学中,“甲是乙的妈”与“乙是甲的儿”是一种什么逻辑关系?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思考3:下列四个命题用推断符号分别怎样表示?⑴若a>b,则ac>bc;(a>bac>bc)⑵若a>b,则a+c>b+c;(a>ba+c>b+c)⑶若x≥0,则x2≥0;(x≥0x2≥0)⑷若x>1,则x>0.(x>1x>0)探究(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含义思考1:对于“x>1x>0”,可以理解为当x>1时能充分保证x>0,在逻辑上,x>1叫做x>0的充分条件,同样,x≥0是x2≥0的充分条件,请再找出几个充分条件的实例.思考2:一般地,怎样定义p是q的充分条件?1原命题:若p则q互逆互逆互否互否互为逆否为逆否互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如果“”,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思考3:如果“”,则称q是p的必要条件.你能理解“必要”二字的含义吗?“”与“等价,因此要使p成立必须有q成立.思考4: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角度,怎样理解下列各组条件的关系?(1)ab=0与a=0;(2)x>0与|x|=x;(3)x2=y2与x+y=0;(4)“甲是乙的父亲”与“甲的年龄比乙大”.思考5:一般地,若A是B的必要条件,如何用推断符号连接A、B?探究(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拓展思考1:已知p:x∈(0,1),q:x∈(-1,3),则条件p与q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思考2:设p表示某元素属于集合P,q表示该元素属于集合Q,如何用集合的观点理解p是q的充分条件?“”就是“”,即“”.思考3: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q的什么条件?“”等价于“”,故﹁p是﹁q的必要条件.思考4:若p是q的必要条件,则﹁p是﹁q的什么条件?“”等价于“”,故﹁p是﹁q的充分条件.思考5:若p不是q的充分条件,则q可能是p的必要条件吗?p可能是q的必要条件吗?例2判断下列各组语句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a>b,q:a+2>b;(2)p:x2-x>0,q:x>1;(3)p:x≠2,q:x2-2x≠0;(4)p:m<-3,q:方程x2+2x-m=0无实根.四.小结:1.用推断符号连接的两个语句是命题的简写形式,其中“”表示“若p,则q”为真命题;“”表示“若p,则q”为假命题.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共存的,即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则q是p的充分条件;如果p不是q的充分条件,则q也不是p的必要条件.五.作业:P10练习:1,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