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地方课程·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九年级参考教案(六)【教学目标】1.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提高场面描写的能力。2.通过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引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使作文有深度。【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点面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深入思考场面,使作文有深度。【教学过程】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喜欢篮球吗?今天老师带来三个非常精彩的NBA进球,让喜欢篮球的同学一饱眼福让不喜欢篮球的同学感受篮球的魅力,请看大屏幕。他是谁?(明确:林书豪)生活中这些精彩的画面总是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把他们完整的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永恒的回忆。除了视频记录设备,我们还有一件留住精彩的工具,那就是文字。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题就是场面描写。二、初步认知场面描写(一)明确场面描写概念:请同学们阅读文段(—)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思考:师让学生阅读后回答,场面描写的要素是什么?明确: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三、探究场面描写奥妙(一)品读文段悟方法师展示文段(二)科代表拿着试卷,刚进教室门,同学们立刻蜂拥而至,好像是狗仔队见着了寻觅已久的大明星。科代表随即淹没在人群之中。“曾琴,98分!”“哇!!”教室里一片惊叹。曾琴满脸笑容的拿到试卷回到座位。拿到试卷的人,有的伸长脖子到处问:“你考了多少分?”有的语带讽刺夸奖别人:“你考得好好哦!”还有的后悔的说:“早知道就不该改答案呀!”最后拿到试卷的林小雨,不断摆头,似乎在后悔不已,又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怀疑老师将分数算错了,翻着卷子,念念有词的算分,结果丝毫不差。他气得把试卷揉成一团,觉得不妥,又打开,这时试卷就像泡菜坛子里的咸菜一样。他“唉”的一声趴在了桌上。“死得惨哦”,“看来不怎么样”,他后面的同学小声议论,“回去有笋子炒肉吃了”……在分数的指挥下,同学们奏出了喜怒哀乐的乐章。思考:1.这个片段描写是围绕什么中心去写的?2.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哪些是略写,哪些是详写?3.讨论总结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明确:⑴以上这段场面描写是围绕成绩公布时学生的表现展开的,详略得当,生动形象。⑵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气氛)。⑶面点结合——两个“基础”。同学们在看电影或电视(包括风光纪录片)时,一定会看到摄影师不仅运用全景(远景)镜头反映大场面的画面,也常结合使用特写(近景)镜头反映局部个别的画面。这里的“面”指的是事物的全局和总貌(概括描写,顾及全局),“点”指的是事物的有代表性的局部(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情景)详细描写,突出重点。这种把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的情况和反映事物个别的情况这两者紧紧地结合起来写的方法,就叫点面结合法。另外还要知道几个小窍门:(1)特写镜头: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侧面烘托(口技课文里的侧面描写是典范)。(二)迁移运用提能力师展示文段(三):下课了,老师还没有走出教室,同学们就已经开始各做各的事情了,有的同学上厕所,有的同学讨论作业,最热闹的是任君杰在开个人演唱会。教室里一片喧腾。1.请评价这段场面描写。也就是要求同学们来找找这段文字的不足,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讲评:是否渲染整个场景气氛;是否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点的描写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是否写具体;语言是否生动,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没有;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2.请生选择文段三中的某一句话进行口头修改,并让生现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