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桥经济开发区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沪科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方法演示、讲授、讨论、启发、练习教具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课时2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简记教学内容:引入新课由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过渡到他们都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简单机械》。板书“简单机械”这一章主要学习三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举例生活中应用的杠杆原理的例子:剪刀。夹钳,天平等。板书“杠杆”※由于初中生学习以兴趣为主,所以要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决定采用一个※小实验:各叫一名男生和女生,让男生徒手捏粉笔头,结果没有捏碎;接※着让女生使用夹钳夹粉笔头,结果粉笔被捏碎。??提问:是不是女生的力气比男生大?答:原因:女生使用了夹钳,是一种杠杆工具,可以省力并能提高工作效率。新课教学以撬棒撬石头为例,提问、归纳总结杠杆的定义。(可能会有两种答案)F1让学生观察课本开头的图片,由图片的共同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杠杆利用作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F1L1OL1L2OL2F2F2图(一)图(二)在讲述撬棒撬石头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杠杆定义涵盖的内容,归纳为3点:1)硬棒2)受到力的作用3)固定点??提问(1一2人):让学生自己总结杠杆定义。讲解有关杠杆的几个名词(结合图,边讲边作图,标记)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即定义中的固定点;O,;※强调支点一定在杠杆上。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或Fa;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或Fb;※动力和阻力是按照力的转动效果命名的,都是外界施加给杠杆的力,杠杆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也一定在杠杆上。3)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或La这部分是本节4)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或Lb课的重点,难点※学生比较难于理解,需要反复的讲解和强调,因为在初中数学生练习力臂的画法,利用练习册中的习题进行巩固板书设计第九章第一节杠杆1、定义: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固定点(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