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陈涉世家[文本解读]一、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司马迁46岁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牵连(只宜简介,作最低限度的说明,不必多讲),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宫刑)。后来,汉武帝因司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令(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记载历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包括12纪(记帝王事迹),30世家(记诸侯世系),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一“纪传体”的体裁。(联系旧课: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是《左传》)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课《陈涉世家》就节选自《史记》。二、字词句意思的理解和积累[生字]:阳夏(jiǎ)辍耕(chuò)鸿鹄(hú)闾左(lǘ)適戍(zhéshù)当行(háng)度已(duó)数谏(shuòjiàn)罾(z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uì)果笞(chī)宁有(nìng)攻蕲(qí)铚、酂(zhìcuó)柘、谯(zhèqiáo)千骑(jì)社稷(jì)怅chàng嗟(jiē)柘(zhè)烹(pēng)徇(xùn)陈胜王(wàng)披坚执锐(pī)[字词句义]: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谪”通“谪”)意思是“被强迫流放到边远地区”(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意思是“倡导”(3)固以怪之。(“以”通“已”)意思是“已经”(4)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意思是“穿”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古:逃跑;今:死(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古:暗地里;今:空隙。(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往往”古:处处;今:在某种情况经常发生。(4)、等死,死国可乎“等”古:同样;今:等待(5)、比至陈“比”古:等到;今:比较(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集会、商量;今:掌管财务的人员称谓。3、词类活用(1)、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3)、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目示意”)(4)、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5)、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4、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适逢将项燕为楚将:将领与皆来会计事:集会上使外将兵:率领次皆次当行:编次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书乃丹书帛:写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得鱼腹中书:字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数以数谏故:屡次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卒数万人:几道道不通:道路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为屯长:担任为天下唱:向、充当为为坛而盟:筑项燕为楚将:是士卒多为佣者:替、给5、解释下列各句并补充省略的成分。①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②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长期以来苦(于)秦(的统治)③吾闻二世少子也—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⑤借第令勿斩—即使仅使(自己)免于斩刑6、判断句式陈胜者,阳城人也吾闻二世少子也(全译为“……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为楚将5、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三、对教材和教学处理的看法:对教材的看法(作为对一篇文言文传记课文的思考):1、对文言文而言,字词的解决是必然的,然而是把解决字词作为学习的起点甚至是目标,还是把它作为手段,结合在过程中?2、就课文而言,我们学习的指向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