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四第三节的内容,其核心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国内国际时代背景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历史意义。学生已经在必修二和上节中学过相关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并有知识补充和深化的作用,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教学的重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及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的相关史实,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三个代表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两者共同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都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2、目标解析:(1)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就是指要理解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主要内容以及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就是指要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党、国家、社会的各项建设有极大的指导推进作用。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会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关系、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其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产生这一问题学生缺乏从整体上全局上分析看待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易割裂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理论联系。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高度进行全局俯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其中关键是全面动态的看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邓小平理论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设计意图:历史地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掌握邓小平理论的时代内容与实质,了解掌握其历史地位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酝酿阶段(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7)背景: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其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概况:《人民日报》“两个凡是”《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质:是一场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原则分歧的争论邓小平的态度:有力支持目的:从根本上纠正极“左”路线,冲破禁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性质:是一场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作用:使人们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场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2)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伟大转折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影响:它是冲破“两个凡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组织上:决定拨乱反正,平反昭雪;政治上: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决策。时间背景内容意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由城市转到乡村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由乡村转到城市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开始阶段(提出到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1)中共十二大(1982)特色论重要内容: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