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比热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意义,2.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习题的研究与分析,掌握Q吸=cm(t–t0)和Q放=cm(t0–t)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自然界和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现象,2、利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热量公式中的每个字母的含义,会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难点教学辅导材料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前提测评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复习提问:1、比热容的定义,单位2、比热容的物理意义3、水的比热容c=4.2×103J//(kg·℃)引入:阅读物质的比热容表,你能得到哪些规律?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水的比热容最大。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哪些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一、.比热容的应用分析:从表中看出水的比热容较大,即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1)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2)一天当中沿海地区温差变化较小,内陆地区温差变化较大。(3)在农业上,人们往往会在傍晚往田里灌水,保护秧苗。二、.热量计算公式学生找到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说明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环节进行新课小结练习板书设计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分析:2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2=1.76×103J2kg的铝块温度升高100℃—30℃=70℃时,吸收热量是1.76×103J×70=1.23×105J上述计算可以写成:铝块吸收的热量=0.88×103J/(kg·℃)×2kg×(100℃—30℃)=1.23×105J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Q吸=cm(t–t0)。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就为Q放=cm(t0–t)。注意:1公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2.(t–t0)和(t0–t)为温度的变化量,也可以用△t表示,则公式变为Q=cm△t;例题: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质量为10kg、温度为20℃的水中,如果传给水的热量是2.73×106J,则水温会升高到多少度?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完成解题过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案热量的计算公式:1、吸热公式:Q吸=cm(t–t0)2、放热公式:Q放=cm(t0–t)3、(t–t0)和(t0–t)为温度的变化量,可用△t表示,则公式变为:Q=cm△t学生分析学生分析、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