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教学案 苏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教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1/6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教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2/6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教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3/6
个性化教学设计第17课《桃花源记》教学案教学目标1.恰当地评价课文所表达的社会理想。2.了解课文的叙事线索,理清结构层次。3.体会精炼生动的语言,积累文言词语。4.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的写作特点。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辨认“交通、妻子、绝境、无论”等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展示1、导入新课有一群人在秦朝时代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吧。2、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个性化教学设计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豁(huò)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垂髫(tiáo)要(yāo)诣(yì)太守刘子骥(jì)邑(yì)4、整体感知二、合作探究1、学习第一部分A.提问朗读: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用课文语句回答)学生回答后明确:“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B.推敲字词。△“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明确:不可以,因为“忽”说明是偶然的。△“芳草鲜美”中的“鲜美”作什么解释?明确:“鲜美”,鲜艳美丽。对文中难懂的字词进行推敲,也是一个阅读、积累的实践过程。△“渔人甚异之”中的“异之”作什么解释?明确:“之”,指见到的景象,“异之”,是“以之为异”,即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欲穷其林”中的“穷”字作什么解释?明确:“穷”,穷尽,走到头。2、学习第二部分A.提问朗读: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用课文语句回答)学生回答后明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提问朗读: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用课文语句回答)学生回答后明确:“自云先世避秦世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提问: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学生回答后明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D.推敲字词。△“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作什么解释?明确:“交通”,交错相通。注意区别那些与现代汉语形式上完全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符合文言文教学的特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是一个词吗?“绝境”作什么解释?明确:“妻子”,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指妻子、子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三、课堂整理四、当堂作业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渔人甚异之()具答之()欲穷其林()落英缤纷()才通人()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皆叹惋()4.写出下列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教学案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