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锋【自主预习】一.请自主学习教材专题二第二课p154页至P158页二.思考题目1.“山姆大叔”何以能独霸全球?它是怎样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来领导世界的?结果怎样?但是在一战后初期,美国却与世界霸主地位失之交臂,为什么?2.“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有哪些重大的影响?三.自主解答1.冷战”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2、二战后初期(1945----1955年)的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怎样?中国为此进行了什么样的相应行动?这一结局说明了什么?【互动学习】一、情景激趣(以图片呈现二战一场景,呈现战争带来的破坏)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显示了战争对人类心灵与肉体的深重伤害。是啊!在长达六年的二战中,世界80%的人口被卷入了战争。人类用五千万生命和5万亿美元的物质财富为代价,终于迎来了战争的胜利。战后,爱好和平的人们希望从这场人类文明的浩劫中汲取教训,但“二战”后,世界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强大的的对手——在全球范围内“冷战”对抗。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一起走进二战后那一段国际风云——《巨人与巨人的较量——美苏争锋》。二.探究生趣主题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含义:二战后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2、形成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2)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3)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4)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问题探究1:战后美苏走向对抗的原因?“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945年2月于雅尔塔)读史感悟:为什么美苏会从盟友走向对手?(1)战时共同的敌人消失了;(2)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重障碍。3、过程(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①含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②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做了舆论准备。③政治表现: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④经济表现:马歇尔计划——冷战的大规模运用。提出: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目的: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推行霸权政策、实现称霸世界战略。实质:用经济援助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作用: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问题探究2: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通过这句话,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同:两者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份和实施步骤,马歇尔计划是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实质都是要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⑤军事表现:北约建立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苏联应对冷战的措施①政治: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目的是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②经济: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宗旨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向对抗。③军事:成立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问题探究3: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回答:(1)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土耳其并非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被吸收入北约组织?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为包围苏联,对苏联进行军事遏制。(2)提问华约组织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它为什么在1991年解散?4、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主题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